《明史》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



太祖之下婺也,又以王興宗為金華知縣。興宗,故隸人也,李善長、李文忠皆以為不可。太祖曰:“興宗從我久,勤廉能斷,儒生法吏莫先也。”居三年,果以治行聞。遷判南昌,改知嵩州。時方籍民為軍,興宗奏曰:“元末聚民為兵,散則仍為民。今軍民分矣,若籍為軍,則無民,何所征賦?”帝曰:“善。”遷懷慶知府。上計至京,帝以事詰諸郡守,至興宗,獨曰:“是守公勤不貪,不須問。”再遷蘇州,擢河南布政使。陛辭,帝曰:“久不見爾,老矣,我須亦白。”宴而遣之,益勤其職。後坐累得白,卒於官。

同時有呂文燧,字用明,永康人。元末盜起,文燧散家財,募壯士得三千人,與盜連戰,破走之。三授以官,皆不受。太祖定婺,置永康翼,以文燧為左副元帥兼知縣事。尋召為營田司經歷,擢知廬州府。浙西平,徙知嘉興。松江民作亂,寇嘉興,文燧柵內署,帥壯士拒守。李文忠援至,賊就擒,諸將因欲屠城。文燧曰:“作亂者賊也,民何罪?”力止之。滿三載,入朝。奉詔持節諭闍婆國,次興化,疾卒。明年,嘉興佐貳以下坐鹽法死者數十人,有司以文燧嘗署名公牘,請籍其家。帝曰:“文燧誠信,必不為奸利,且沒於使事,可念也,勿籍。”

一時郡守以治行稱者,又有王興福、蘇恭讓二人。

興福,隨人。初守徵州,有善政,遷杭州。杭初附,人心未安。興福善撫輯,民甚德之。秩滿當遷,郡人遮道攀留。興福諭遣之曰:“非余能惠父老,父老善守法耳。”太祖嘉之,擢吏部尚書。坐事左遷西安知府,卒官。

恭讓,玉田人。舉“聰明正直”。任漢陽知府,為治嚴明而不苛。有重役,輒詣上官反覆陳說,多得減省。

而知漢陽縣者趙庭蘭,徐人。亦能愛民任事。朝廷嘗遣使征陳氏散卒,他縣多以民丁應,庭蘭獨言縣無有。漢陽人言郡守則稱“恭讓”,言縣令則稱“庭蘭”雲。

王觀,字尚賓,祥符人。性耿介,儀度英偉,善談論。由鄉薦入太學,擢知蘇州府。公廉有威。黠吏錢英屢陷長官,觀捶殺之。事聞,太祖遣行人齎敕褒之,勞以御酒。歲大{山昆},民多逋賦,部使者督甚急。觀置酒,延諸富人,勸貸貧民償,辭指誠懇,富人皆感動,逋賦以完。朝廷嘉其能,榜以勵天下。守蘇者前有季亨、魏觀,後有姚善、況鍾,皆賢,稱“姑蘇五太守”,並祀學宮。

楊卓,字自立,泰和人。洪武四年進士,授吏部主事。逾年,遷廣東行省員外郎。田家婦獨行山中,遇伐木卒,欲亂之。婦不從,被殺。官拷同役卒二十人,皆引服。卓曰::“卒人眾,必善惡異也,可盡抵罪乎?”列二十人庭下,熟視久之,指兩卒曰:“殺人者,汝也!”兩卒大驚,服罪。坐事謫田鳳陽,復起為杭州通判。有兄弟爭田者,累歲不決,卓至,垂涕開諭,遂罷爭。卓精吏事,吏不能欺。而治平恕,民悅服焉。病免,卒。

卓同邑羅性,字子理。洪武初舉於鄉,授德安同知。有大盜久不獲,株連繫獄者數百人。性至郡,悉出所系。約十日得賊即盡貸。眾叩頭願盡力,七日果得。嘗治蔬圃,得窖鐵萬餘斤。會方賦鐵造軍器,民爭求售。性曰:“此天所以濟民也,吾何預焉。”悉以充賦。秩滿赴京,坐用棗木染軍衣,謫戍西安。性博學。時四方老師宿儒在西安者數十人,吳人鄒奕曰:“合吾輩所讀書,庶幾羅先生之半。”年七十卒。

道同,河間人。其先蒙古族也。事母以孝聞。洪武初,薦授太常司贊禮郎,出為番禺知縣。番禺故號“煩劇”,而軍衛尤橫,數鞭辱縣中佐吏,前令率不能堪。同執法嚴,非理者一切抗弗從,民賴以少安。

未幾,永嘉侯朱亮祖至,數以威福撼同,同不為動。土豪數十輩抑買市中珍貨,稍不快意,輒巧詆以罪。同械其魁通衢。諸豪家爭賄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從容言之。同厲聲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他日,亮祖破械脫之,借他事笞同。富民羅氏者,納女於亮祖,其兄弟因怙勢為奸。同復按治,亮祖又奪之去。同積不平,條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訕傲無禮狀。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誅同。會同奏亦至。帝悟,以為同職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鯁可用。復使使宥之。兩使者同日抵番禺,後使者甫到,則同已死矣。縣民悼惜之,或刻木為主祀於家,卜之輒驗,遂傳同為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