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錢唐(程徐) 韓宜可(周觀政 歐陽韶) 蕭岐(門克新) 馮堅 茹太素(曾秉正) 李仕魯(陳汶輝) 葉伯巨 鄭士利(方徵) 周敬心 王朴

錢唐,字惟明,象山人。博學敦行。洪武元年,舉明經。對策稱旨,特授刑部尚書。二年詔孔廟春秋釋奠,止行於曲阜,天下不必通祀。唐伏闕上疏言:“孔子垂教萬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報本之禮不可廢。”侍郎程徐亦疏言:“古今祀典,獨社稷、三皇與孔子通祀。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則無以生,非孔子之道則無以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皆聖人也。然發揮三綱五常之道,載之於經,儀範百王,師表萬世,使世愈降而人極不墜者,孔子力也。孔子以道設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讀其書,由其教,行其道,而不得舉其祀,非所以維人心、扶世教也。”皆不聽。久之,乃用其言。帝嘗覽《孟子》,至“草芥”“寇讎”語,謂:“非臣子所宜言”,議罷其配享。詔:“有諫者以大不敬論。”唐抗疏入諫曰:“臣為孟軻死,死有餘榮。”時廷臣無不為唐危。帝鑒其誠懇,不之罪。孟子配享亦鏇復。然卒命儒臣修《孟子節文》雲。

唐為人強直。嘗詔講《虞書》,唐陛立而講。或糾唐草野不知君臣禮,唐正色曰:“以古聖帝之道陳於陛下,不跪不為倨。”又嘗諫宮中不宜揭武后圖。忤旨,待罪午門外竟日。帝意解,賜之食,即命撤圖。未幾,謫壽州,卒。

程徐,字仲能,鄞人。元名儒端學子也。至正中,以明《春秋》知名。歷官兵部尚書,致仕。明兵入元都,妻金抱二歲兒與女瓊赴井死。洪武二年,偕危素等自北平至京。授刑部侍郎,進尚書,卒。徐精勤通敏,工詩文,有集傳於世。

韓宜可,字伯時,浙江山陰人。元至正中,行御史台闢為掾,不就。洪武初,薦授山陰教諭,轉楚府錄事。尋擢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貴。時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方有寵於帝,嘗侍坐,從容燕語。宜可直前,出懷中彈文,劾三人險惡似忠,奸佞似直,恃功怙寵,內懷反側,擢置台端,擅作威福,乞斬其首以謝天下。帝怒曰:“快口御史,敢排陷大臣耶!”命下錦衣衛獄,尋釋之。

九年出為陝西按察司僉事。時官吏有罪者,笞以上悉謫屯鳳陽,至萬數。宜可疏,爭之曰:“刑以禁淫慝,一民軌,宜論其情之輕重,事之公私,罪之大小。今悉令謫屯,此小人之幸,君子殆矣。乞分別,以協眾心。”帝可之。已,入朝京師。會賜諸司沒官男女,宜可獨不受。且極論:“罪人不孥,古之制也。有事隨坐,法之濫也。況男女,人之大倫,婚姻逾時,尚傷和氣。合門連坐,豈聖朝所宜!”帝是其言。後坐事將刑,御謹身殿親鞫之,獲免。復疏,陳二十餘事,皆報可。未幾,罷歸。已,復征至。命撰祀鐘山、大江文;諭日本、征烏蠻詔,皆稱旨,特授山西右布政使。尋以事安置雲南。惠帝即位,用檢討陳性善薦,起雲南參政,入拜左副都御史,卒於官。是夜大星隕,櫪馬皆驚嘶,人謂:“宜可當之”雲。

帝之建御史台也,諸御史以敢言著者,自宜可外,則稱周觀政。

觀政亦山陰人。以薦授九江教授,擢監察御史。嘗監奉天門。有中使將女樂入,觀政止之。中使曰:“有命”,觀政執不聽。中使慍而入,頃之出報曰:“御史且休,女樂已罷不用。”觀政又拒曰:“必面奉詔。”已而帝親出宮,謂之曰:“宮中音樂廢缺,欲使內家肄習耳。朕已悔之,御史言是也。”左右無不驚異者。觀政累官江西按察使。

前觀政者,有歐陽韶,字子韶,永新人。薦授監察御史。有詔:日命兩御史侍班。韶嘗侍直,帝乘怒將戮人。他御史不敢言,韶趨跪殿廷下,倉卒不能措詞,急捧手加額,呼曰:“陛下不可!”帝察韶朴誠,從之。未幾,致仕,卒於家。

蕭岐,字尚仁,泰和人。五歲而孤,事祖父母以孝聞。有司屢舉不赴。洪武十七年,詔征賢良,強起之。上十便書,大意謂:帝刑罰過中,訐告風熾。請禁止實封以杜誣罔;依律科獄以信詔令。凡萬餘言。召見,授潭王府長史。力辭,忤旨,謫雲南楚雄訓導。岐即日行,遣騎追還。歲余,改授陝西平涼。再歲致仕。復召與錢宰等考定《書》傳。賜幣鈔,給驛歸。嘗輯《五經要義》;又取《刑統八韻賦》,引律令為之解,合為一集。嘗曰:“天下之理本一,出乎道必入乎刑。吾合二書,使觀者有所省也。”學者稱“正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