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祭酒、司業,掌國學諸生訓導之政令。凡舉人、貢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土官、外國生、幼勛臣及勛戚大臣子弟之入監者,奉監規而訓課之,造以明體達用之學,以孝弟、禮義、忠信、廉恥為之本,以六經、諸史為之業,務各期以敦倫善行,敬業樂群,以修舉古樂正、成均之師道。有不率者,撲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積分超格敘用之法。課業仿書,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冊歲終奏上。每歲仲春秋上丁,遣大臣祀先師,則總其禮儀。車駕幸學,則執經坐講。新進士釋褐,則坐而受拜。監丞掌繩愆廳之事,以參領監務,堅明其約束,諸師生有過及廩膳不潔,並糾懲之,而書之於集愆冊。博士掌分經講授,而時其考課。凡經,以《易》、《詩》、《書》、《春秋》、《禮記》,人專一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兼習之。助教、學正、學錄掌六堂之訓誨,士子肄業本堂,則為講說經義文字,導約之以規矩。典簿,典文移金錢出納支受。典籍,典書籍。掌饌,掌飲饌。

明初,即置國子學。(乙巳九月置國子學,以故集慶路學為之。洪武十四年,改建國子學於雞鳴山下。)設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典樂、典書、典膳等官。吳元年,定國子學官制,增設祭酒、司業、典簿。(祭酒,正四品,司業,正五品,博士,正七品,典簿,正八品,助教,從八品,學正,正九品,學錄,從九品,典膳,省注。)洪武八年,又置中都國子學,(秩正四品)命國子學分官領之。十三年,改典膳為掌饌。十五年,改為國子監,秩從四品,設祭酒一人,司業一人,監丞、典簿各一人,博士三人,助教十六人,學正、學錄各三人,掌饌一人。(各官品秩,如前所列。)中都國子監製亦如之。十六年,以宋訥為祭酒,敕諭之曰:“太學天下賢關,禮義所由出,人材所由興。卿夙學耆德,故特命為祭酒。尚體朕立教之意,俾諸生有成,士習丕變,國家其有賴焉。”又命曹國公李文忠領監事,車駕時幸。(以故監官不得中廳而坐,中門而行。)二十四年,更定國子監品秩、員數。(俱如前所列。)中都國子監設祭酒、司業、監丞、典簿、博士、學正、學錄、掌饌各一人,助教二人,品秩與在京同。二十六年,罷中都國子監。建文中,升監丞為堂上官,革學正、學錄。成祖復舊制。永樂元年,置國子監於北京,設祭酒、司業、監丞、典簿、博士、學正、學錄、掌饌各一人,助教二人。(後增設不常,助教至十五人,學正至十一人,學錄至七人。後革助教二人,學正四人,學錄二人。萬曆九年,又革助教四人,學錄一人。)宣德九年,省司業。弘治十五年復設。明初,祭酒、司業,擇有學行者任之,後皆由翰林院官遷轉。

衍聖公,孔氏世襲,(正二品。袍帶、誥命、朝班一品。洪武元年授孔子五十六代孫希學襲封。)其屬,掌書、典籍、司樂、知印、奏差、書寫各一人。(皆以流官充之。)曲阜知縣,孔氏世職。(洪武元年授孔子裔孫希大為曲阜世襲知縣。)翰林院世襲《五經》博士,(正八品)孔氏二人,(正德元年授孔子五十九世孫彥繩主衢州廟祀。宋孔端友從高宗南渡,家於衢州,此孔氏南宗也。正德二年,授孔聞禮奉子思廟祀。)顏氏一人,(景泰三年,授顏子五十九世孫希惠。)曾氏一人,(嘉靖十八年,授曾子六十代孫質粹。)仲氏一人,(萬曆十五年,授子路裔孫仲呂。)孟氏一人,(景泰三年,授孟子裔孫希文。)周氏一人,(景泰七年,授先儒周敦頤裔孫冕。)程氏二人,(景泰六年,授先儒程頤裔孫克仁。崇禎三年,授先儒程顥裔孫接道。)邵氏一人,(崇禎三年,授先儒邵雍裔孫繼祖。)張氏一人,(天啟二年,以先儒張載裔孫文運為博士。)朱氏二人,(景泰六年,授先儒朱熹裔孫梴。嘉靖二年又授墅為博士,主婺源廟祀。)劉氏一人,(景泰七年,授誠意伯劉基七世孫祿,後革。)教授司,教授,(從九品)學錄、學司,(並未入流)孔、顏、曾、孟四氏,各一人。又尼山、洙泗二書院,各學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