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七十六



帝將大婚,詔取太倉銀四十萬兩。佑言:“左右以婚禮為名,將肆無厭之欲。計臣懼禍而不敢阻,閣臣避怨而不敢爭。用如泥沙,坐致耗國。不幸興師旅,遘饑饉,將何以為計哉?”九月,宛平郊外李花盛開,佑言:“此陰擅陽權,非偶然也。”帝皆不納。

是時,中官益橫,佑與同官朱廷聲、徐鈺交章極論。章下閣議,將重罪中官。事忽中變,劉健、謝遷去位。瑾遂大逐廷臣忤己者,指佑與廷聲、鈺及陳琳、潘鏜等為奸黨,勒罷之。瑾誅,佑用薦起山西僉事。卒。

朱廷聲,字克諧,進賢人。弘治十二年進士。嘉靖中,終刑部右侍郎。

徐鈺,字用礪,江夏人。弘治九年進士,終四川左布政使。

陳琳,字玉疇,甫田人。弘治九年進士。由庶吉士改御史,上端本修政十五事。出督南畿學政。劉瑾逐健、遷,逮戴銑、陸昆等,琳抗章言:“南京窮冬雷震,正旦日食。正宜修德弭災,委心元寮,博採忠言。豈宜自棄股肱、隔塞耳目?”瑾大怒,謫揭陽丞。瑾敗,遷嘉興同知。世宗時,終南京兵部右侍郎。

潘鏜,字宗節,六安人。弘治九年進士。有孝行。為滿城知縣,憂歸。繼知滑縣,擢御史,陳時務大計四事。孝宗嘉納之。正德初,以論高鳳為中人所惡,傳旨鏜黨太監王岳,除其名。八年起廣東僉事,謝病歸。

戴銑,字寶之,婺源人。弘治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數有建白。久之,以便養調南京戶科。武宗嗣位,偕同官請敕六科檢詳弘治間所行進賢、退奸、節財、訓兵、重祀、慎刑、救災、恤困諸大政,備錄進覽,凡裁決機務悉以為準。報聞。逾月,言四方歲辦多非土產,勞費滋甚,宜蠲其所無。又請勤御經筵,俾密勿大臣從容獻納。既乃與給事中李光翰、徐蕃、牧相、任惠、徐暹及御史薄彥徽等連章奏留劉健、謝遷,且劾中官高鳳。帝怒,逮系詔獄,廷杖除名。銑創甚,遂卒。世宗立,追贈光祿少卿。

李光翰,新鄉人。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南京戶科給事中。正德改元,災異求言。光翰偕同官疏劾太監苗逵、高鳳、李榮及保國公朱暉,且言大學士劉健等疏陳鹽法事,留中不報,將使老臣不安其位。帝不省。既削籍歸,後起台州知府,與蕃同舉治行卓異,尋卒。

徐蕃,泰州人。弘治六年進士。授南京禮科給事中。武宗嗣位,復先朝所汰諸冗費,蕃等力爭,不納。後起江西參議,從都御史陳金討平東鄉寇。嘉靖時,累官工部右侍郎。

牧相,餘姚人。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南京兵科給事中。論救宣府都御史雍泰,又公疏請罷禮部尚書崔志端等,皆不聽。正德元年奉命與御史呂鏜清查御馬監,因陳濫役濫費之弊,及太監李棠珝詔旨營私罪。至是,受杖歸,授徒養母。後復官,擢廣西參議。命下,相已前卒。

任惠,灤州人。弘治九年進士。由行人擢南京吏科給事中。正德元年九月,偕同官諫佚游,語切直。後起山東僉事,未任卒。

徐暹,歷城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武宗即位,擢南京工科給事中。正德改元,因災異上言七事,且請斥英國公張懋、尚書張昇等,撤諸添注內官,明正張瑜、劉文泰用藥失宜致誤先帝,及太監李興擅伐陵木,新寧伯譚佑、侍郎李鐩同事不舉之罪。帝下之所司。後起山西僉事,進副使。平巨盜混天王,民德之。卒於官。

陸昆,字如玉,歸安人。弘治九年進士。授清豐知縣。以廉乾征,擢南京御史。

武宗即位,疏陳重風紀八事:一,獎直言。古者,臣下不匡,其刑墨。宋制,御史入台,逾十旬無言,有辱台之罰。今郎署建言,如李夢陽、楊子器輩,當加旌擢,而言官考績,宜以章疏多寡及當否為殿最。二,復面劾。舊制,御史上殿,被劾者趨出待罪,即唐人對仗讀彈文遺意。近率封章奏聞,批答未行,彌縫先入。乞遵舊典面奏,立取睿裁。三,明淑慝。尚書劉大夏、王軾以病乞休;侍郎張元禎、陳清屢劾不去。賢不肖倒置,實治亂消長之關。宜勉留二人,放元禎等還田裡。四,核命令。近者言妨左右,頻見留中。事涉所私,輒收成命。乞令諸曹章奏俱具數送閣,已行者得考稽,未行者易奏請。五,養銳氣。御史與都御史,例得互相糾繩,行事不宜牽制。六,均差遣。御史以南北為限,顯分重輕。自今除巡按面命外,其他差遣及遷轉資格,宜均擬上請,以示一體。七,專委任。河南道有考核之責,請擇人專任。八,勵庶官。郎中田岩、姚汀、張憲,員外郎李承勛、胡世寧、張嵿、顧璘等二十人,皆宜顯擢。章下所司。又劾中官高鳳、苗逵、保國公朱暉,因請汰南京增設守備內臣,廣開言路,屏絕宴遊騎射。帝不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