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二



鎮沅府(本鎮沅州。)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置。永樂四年四月升為府。(西有波弄山,山上下有鹽井六。南有杉木江,源出者樂甸,下流合威遠州之谷寶江。)領長官司一。北距布政司千五十里。

祿谷寨長官司(府東北。永樂十年四月以祿平寨置。北有馬容山。南有南浪江,西南流合杉木江。)

大理府(元大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為府。領州四,縣三,長官司一。東南距布政司八百九十里。

太和(倚。西有點蒼山。東有西洱河,一名洱海,自浪穹縣流入,經天橋下,又東合點蒼山之十八川匯於此,中有三島、四洲、九曲。西有樣備江,一曰漾鼻水,自劍川州流入,經點蒼山後,合於西洱河,又西南流入瀾滄江。南有太和土巡檢司。又北有龍首關,亦曰上關。南有龍尾關,亦曰下關。)

趙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名趙喜州,尋復。(南有九龍頂山。又有定西嶺,大江之源出焉,一名波羅江,西北入西洱河。又西南有樣備江,南入蒙化府界。東南有白崖嶮江,源出定西嶺,下流為禮社江。有舊白崖城,嘉靖四十三年修築,更名彩雲城。又東有乾海子、南有迷度市二巡檢司。又有定西嶺上巡檢司。)西北距府三十里。領縣一:

雲南(州東。元雲南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為縣,屬府。十七年改屬州。西北有寶泉水,有一泡江。東北有周官些海子。西有品甸,洪武十九年四月置洱海衛於此。又東北有你場、又有楚甸、南有安南坡三巡檢司。)

鄧川州(北有鐘山,又有普陀江,一名蒲萄江,又名彌苴佉江,南入西洱河。又東有豪豬洞,一名銀坑。又有青索鼻土巡檢司。)南距府七十里。領縣一:

浪穹(州東。東北有佛光山,山半有洞,可容萬人,山後險仄,名一女關。又有蓮花山,有蒙次和山,皆險峻。西南有鳳羽山。北有罷谷山,洱水所出。西有樣備江。西北有寧湖,亦曰明河,即普陀江上源。又有五鹽井提舉司,洪武十六年置,萬曆四十二年廢。西南有鳳羽縣,洪武十五年三月置,屬鄧川州,尋省。有鳳羽鄉巡檢司。又東南有晉陀崆巡檢司,後廢。西有上江嘴、西南有下江嘴二土巡檢司。)

賓川州弘治六年四月析趙州及太和、雲南二縣地置。(西有雞足山,一名九曲岩。東北有金沙江,東入姚安府界。西有金龍湫,流入西洱河。又東有大羅衛,在鍾英山下,弘治六年四月與州同置。又東北有赤石崖、西南有賓居二巡檢司。西有神摩洞。又南有蔓神寨、北有牡羊市二巡檢司,後廢。又北有金沙江土巡檢司。)西距府百里。

雲龍州(元雲龍甸軍民府,至元末置。)洪武十七年改為州,來屬。正統間屬蒙化府,後仍來屬。(西有三峰山。東有瀾滄江。又西北有諾鄧等鹽井,東南有大井等鹽井,舊俱轄於五井提舉司,後改屬州。東有雲龍甸巡檢司,後廢。東北有順盪井、又有上五井、東有師井、北有箭捍場四巡檢司,又東有十二關土巡檢司,舊俱屬浪穹縣,後改屬。)東南距府六十里。

十二關長官司(府東。元十二關防送千戶所。洪武中改置。嘉靖元年五月徙於一泡江之西。)

鶴慶軍民府(元鶴慶路。)洪武十五年三月為府。三十年十一月升軍民府。(南有方丈山,又有半子山,產礦。東有金沙江。東南有漾共江,即鶴川,其下流入金沙江。有木按州,又有副州,元俱屬府,洪武十五年俱廢。東北有宣化關、西南有觀音山、又有清水江三巡檢司。)領州二。東南距布政司千一百六十里。

劍川州(元劍川縣。)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十七年正月升為州。(西南有石寶山。南有劍川湖,俗呼海子,樣備江之下流。又西南有彌沙井鹽課司。又有彌沙井巡檢司。)東距府九十里。

順州(元屬麗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北勝府,尋來屬。(西有金沙江。東有浴海浦,與北勝州分界。)西距府百二十里。

麗江軍民府(元麗江路宣撫司。)洪武十五年三月為府。三十年十一月升軍民府。領州四。東南距布政司千二百四十里。

通安州(倚。西北有玉龍山,一名雪嶺。又有金沙江,古名麗水,源出吐蕃界犁牛石下,名犁水,“犁”訛“麗”,流經巨津、寶山二州,至武定府,北流入四川大江。西有石門關巡檢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