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


忽報稱征北大將軍靈壽公於忠身死,大眾頗稱快意,獨太后優詔褒榮,賜謚武敬,並贈厚賻。又越數日,司徒安定公胡國珍又死。國珍系胡太后父,飾終典禮,格外從隆,追贈相國太師,兼假黃鉞,加號太上秦公,並迎太后母皇甫氏靈柩,同墓合葬,稱為太上秦孝穆君。當時有一個諫議大夫張普惠,還想斟情酌理,竭力奏諫,說是太上名稱,不能施諸人臣。同朝統說他不識時務,從旁譏笑,普惠卻應機辯析,駁得朝臣啞口無言。但終是空費唇舌,不聞收回成命,徒博得一個直臣名目罷了。
過了數月,天象告變,月食幾盡,胡太后恐自己當禍,特想出一件替身符來,密令心腹內侍,齎毒至瑤光寺中,藥死故太后高氏,佯說是得病暴亡,棺殮俱用尼禮,草草治喪,即令舁柩至北邙山,埋葬了事。高氏該有此結局,胡氏狠毒尤甚,怪不得後來沉河。內外百官,毫無異議。胡太后越無顧忌,索性任情縱慾,引入一位皇叔,自薦枕席,作成了一段叔嫂奇緣。小子有詩嘆道:
雉鳴求牡已增羞,叔嫂何堪結鳳儔!
才識婦人須尚德,飛揚盪逸總貽憂。
欲問皇叔為誰,待小子下回申敘。

北魏故例,後宮生男,立為太子,即賜母自盡,此為夷狄之敝俗,不足為訓。但胡氏不死,後竟臨朝稱制。恣為威福,窮極奢淫。論者或歸咎魏主恪,謂其不遵古制,致貽後患,實則未然。北魏之宮闈不正,非自胡氏始;就使胡氏已死,而貌美心狠之高皇后,安知其不與胡氏相等耶!高氏專橫已甚,天特假手胡氏,令其翦滅。胡氏不懲前轍,尤而效之,罪又甚焉;故其後日之結果,亦較高氏為尤甚。蓋天下未有驕淫蕩佚之婦人,而能長此不亡者也。故聖王起化,始自閨門,刑於之大本先端,自可無憂女禍。彼留子殺母之故事,豈真足為治平之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