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鄱陽王伯山,字靜之,文帝第三子也。偉容儀,舉止閒雅,喜慍不形於色。武帝時,天下草創,諸王受封,儀注多闕。及伯山受封,文帝欲重其事,天嘉元年七月丙辰,尚書八坐奏封鄱陽郡王,乃遣度支尚書蕭睿持節兼太宰,告於太廟,又遣五兵尚書王質持節兼太宰,告於太社。其年十月,上臨軒策命,策訖,令王公以下,並宴於王第。六年,為緣江都督、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宣帝輔政,不欲令伯山處邊,光大元年,徙為東揚州刺史。累遷征南將軍,護軍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給鼓吹並扶。伯山性寬厚,美風儀,又於諸王最長,後主深敬重之。每朝庭有冠昏饗宴,恆使為主。及遭所生憂,居喪以孝聞。後主嘗幸吏部尚書蔡征宅,因往吊之,伯山號慟殆絕,因起為鎮衛將軍,乃謂群臣曰:"鄱陽王至性可嘉,又是西第之長,豫章已兼司空,其亦須遷太尉。"未及發詔,禎明三年薨。尋屬陳亡,遂無贈謚。

長子君范,未襲爵而隋師至。時宗室王侯在都者百餘人,後主恐其為變,乃並召入屯朝堂,使豫章王叔英總督之,又陰為之備。六軍敗績,相率出降,因從後主入長安。隋文帝並配隴右及河西諸州,各給田業以處之。大業二年,隋煬帝以後主第六女婤為貴人,絕愛幸,因召陳氏子弟盡還京師,隨才敘用,由是並為守宰,遍於天下。君范位溫縣令。

新安王伯固,字牢之,文帝第五子也。生而龜胸,目通睛揚白,形狀眇小,而俊辯善言論。天嘉六年,立為新安郡王。太建七年,累遷都督、南徐州刺史。伯固性嗜酒,不好積聚,所得祿奉,用度無節。酣醉以後,多所乞丐,於諸王中最為貧窶。宣帝每矜之,特加賞賜。性輕率,好行鞭捶。在州不知政事,日出田獵。或乘眠輿至於草間,輒呼人從游,動至旬日,所捕獐鹿,多使生致。宣帝頗知之,遣使責讓者數矣。

十年,為國子祭酒。頗知玄理,而墮業無所通;至於摘句問難,往往有奇意。為政嚴苛,國學有墮游不修習者,重加檟楚,生徒懼焉。由是學業頗進。十三年,為都督、揚州刺史。後主初在東宮,與伯固甚親狎。伯固又善嘲謔,宣帝每宴集,多引之。叔陵在江州,心害其寵,陰求瑕疵,將中以法。及叔陵入朝,伯固懼罪,諂求其意,乃共訕毀朝賢,歷詆文武,雖耆年高位,皆面折無所畏忌。伯固性好射雉,叔陵又好開發冢墓,出遊田野,必與偕行,於是情好大協,遂謀不軌。伯固侍禁中,每有密語,必報叔陵。及叔陵奔東府,遣使告之,伯固單馬馳赴,助叔陵指麾。知事不捷,便欲走。會四門已閉,不得出,因趣白楊道。台馬容至,為亂兵所殺,屍於昌館門。時年二十八。詔特許以庶人禮葬。子及所生王氏,並特宥為庶人,國除。

晉安王伯恭,字肅之,文帝第六子。天嘉六年封,尋為吳郡太守。時年十餘歲,便留心政事,官曹緝理。歷位尚書左僕射,後為中衛將軍、右光祿大夫。陳亡,入長安。大業初,為成州刺史、太常少卿。

廬陵王伯仁,字壽之,文帝第八子。天嘉六年立。為侍中、國子祭酒,領太子左庶子。陳亡,卒於長安。

江夏王伯義,字堅之,文帝第九子。天嘉六年封。位金紫光祿大夫。陳亡,入長安。遷於瓜州,道卒。

武陵王伯禮,字用之,文帝第十子。天嘉六年立。太建初,為吳興太守。在郡恣行暴掠,後為有司所劾。十一年,被代征還,遂遷延不發,為御史中丞徐君整所劾,免。陳亡,入長安。大業中,為臨洮太守。

永陽王伯智,字策之,文帝第十二子。少敦厚,有器局,博涉經史。太建中立。累遷尚書左僕射,後為特進。陳亡,入長安。大業中,為國子司業。

桂陽王伯謀,字深之,文帝第十三子。太建中立。位散騎常侍,薨。子酆,大業中,為番禾令。

宣帝四十二男:柳皇后生後主。彭貴人生始興王叔陵。曹淑華生豫章王叔英。何淑儀生長沙王叔堅、宜都王叔明。魏昭華生建安王叔卿。錢貴妃生河東王叔獻。劉昭儀生新蔡王叔齊。袁昭容生晉熙王叔文、義陽王叔達、新會王叔坦。王姬生淮南王叔彪、巴山王叔雄。吳姬生始興王叔重。徐姬生尋陽王叔儼。淳于姬生岳陽王叔慎。王修華生武昌王叔虞。韋修容生湘東王叔平。施姬生臨賀王叔敖,沅陵王叔興。曾姬生陽山王叔宣。楊姬生西陽王叔穆。申婕妤生南安王叔儉、南郡王叔澄、岳山王叔韶、太原王叔匡。袁姬生新興王叔純。吳姬生巴東王叔謨。劉姬生臨海王叔顯。秦姬生新寧王叔隆、新昌王叔榮。其皇子叔睿、叔忠、叔泓、叔毅、叔訓、叔武、叔處、叔封八人,並未及封。三子早卒,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