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豫章王叔英,字子烈。宣帝第三子也。寬厚仁愛。太建元年封。後位司空。隋大業中,位涪陵太守,卒。

長沙王叔堅,字子成,宣帝第四子也。母本吳中酒家婢,相者言當生貴子。宣帝微時,因飲通焉,生叔堅。及貴,召拜淑儀。叔堅少而嚴整。又頗使酒,兄弟憚之。好數術,卜筮、風角、熔金、琢玉,並究其妙。初封豐城侯。太建元年封。累遷丹陽尹。

初,叔堅與始興王叔陵並招聚賓客,各爭權寵,甚不平。每朝會鹵簿,不肯為先後,必分道而趨,左右或爭道而斗,至有死者。及宣帝不豫,叔堅與叔陵等並從後主侍疾。叔陵陰有異志,叔堅疑之,微伺其所為。及行逆,賴叔堅以免。以功進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尋遷司空,將軍、刺史如故。時後主患創,不能視事,政無大小,悉決於叔堅,權傾朝廷,後主由是疏忌之。孔范、管斌、施文慶等,並東宮舊臣,日夕陰持其短。至德元年,乃詔令即本號用三司之儀,出為江州刺史。未發,尋以為司空,實欲奪其權。又陰令人造其厭魅,刻木為偶人,衣以道士服,施機關,能拜跪,晝夜於星月下醮之,祝詛於上。又令人上書告其事,案驗令實。後主召叔堅囚於西省,將黜之,令近侍宣敕數之。叔堅自陳為佞人所構,死日慚見叔陵。後主感其前功,乃赦之,免所居官,以王還第。後位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秩滿還都。陳亡,入隋,遷於瓜州。叔堅素貴,不知家人生產,至是與妃沈氏酣酒,不以耕種為事。大業中,為遂寧郡守,卒。

建安王叔卿,字子弼,宣帝第五子也。性質直,有材器,容貌甚偉。太建四年立。位中書監。陳亡,入隋。大業中,為都官郎,上黨通守。

宜都王叔明,字子昭,宣帝第六子也。儀容美麗,舉止和柔,狀似婦人。太建五年立,位侍中。陳亡,入隋。大業中,為鴻臚少卿。

河東王叔獻,字子恭,宣帝第九子也。性恭謹,聰敏好學。太建五年立。位南徐州刺史。薨,贈司空,謚康簡。子孝寬嗣,隋大業中,為汶城令。

新蔡王叔齊,字子肅,宣帝第十一子也。風采明贍,博涉經史,善屬文。太建七年立。位侍中。陳亡,入隋。大業中,為尚書主客郎。

晉熙王叔文,字子才,宣帝第十二子也。性輕險,好虛譽,頗涉書史。太建七年立。位都督、湘州刺史。征為侍中,未還而隋軍濟江,隋秦王至漢口,時叔文自湘州還朝。至巴州,乃率巴州刺史畢寶等請降,致書於秦王。王遣使往巴州迎勞叔文。叔文與畢寶、荊州刺史陳慧紀及文武將吏赴漢口,秦王並厚待之。及至京,隋文帝坐於廣陽門觀,叔文從後主至朝堂。文帝使內史令李德林宣旨,責其君臣不能相弼,以致喪亡。後主與其群臣並愧懼拜伏,莫能仰視,叔文獨欣然有自得志。後上表陳在巴州先送款,望異常例。文帝嫌其不忠,而方懷柔江表,遂授開府、宜州刺史。

淮南王叔彪,字子華,宣帝第十三子也。少聰慧,善屬文。太建八年立。位侍中。入隋,卒於長安。

始興王叔重,字子厚,宣帝第十四子也。性質仆,無伎藝。宣帝崩,始興王叔陵為逆,誅。其年立叔重為始興王,以奉昭烈王后。位江州刺史。隋大業中,為太府少卿。

尋陽王叔儼,字子思,宣帝第十五子也。性凝重,舉止方正。後主即位立。位侍中。入隋卒。

岳陽王叔慎,字子敬,宣帝第十六子也。少聰敏,十歲能屬文。太建十四年立。至德中,為丹陽尹。時後主尤愛文章,叔慎與衡陽王伯信、新蔡王叔齊等,日夕陪侍賦詩,恆被嗟賞。禎明元年,出為湘州刺史,加都督。及隋師濟江,清和公楊素兵下荊州,遣將龐暉略地至湘州,州內將士,克日請降。叔慎置酒,會文武,酒酣,嘆曰:"君臣之義,盡於此乎?"長史謝基伏而流涕。湘州助防遂興侯正理在坐,起曰:"主辱臣死,諸君獨非陳國臣乎?縱其無成,猶見臣節,青門之外,有死不能。今日後應者斬。"眾鹹許諾,乃刑牲結盟。遣人詐奉降書於龐暉,叔慎伏甲待之。暉入,伏兵發,縛暉等以徇,皆斬之。叔慎招士眾,數日中,兵至五千人。隋遣內陽公薛胄為湘州刺史,聞龐暉死,乃益請兵。隋又遣行軍總管劉仁恩救之。未至,薛胄禽叔慎,秦王斬之漢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