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紀》前漢孝武皇帝紀卷第十四

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遂登隴崆峒而還。十有二月辛巳朔旦冬至。始立泰畤於甘泉。夏五月。諫議大夫終軍使者安國少季使南越。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大冠。衣長纓。必羈王之頸。致之闕下。軍既至。越王聽命。上大悅。賜南越王大臣印綬。令一用漢法。使者留鎮撫之。王太后皆莊嚴將入朝。越相呂嘉不欲內屬。初尉他言事天子。期無失禮。要之不可以怵好言入見。亡國之勢也。故他欲入朝而不果。王太后置酒。請使者及嘉等。欲因使者權謀。因以誅嘉。使者相倚伏。莫敢發。嘉覺之則趨出稱疾。陰謀作亂。令國中曰。王少年。太后中國人。與使者安國少季私通。專欲內屬。無顧我越民社稷萬世之計。遂攻殺太后及王。盡殺使者。齊相卜式上書。願父子將兵死南越。以盡臣節。上不遣而賢之。賜爵關內侯。黃金四十斤。田十頃。布告天下。丁丑晦。日有食之。秋。有蛙蝦蟆斗闕下。上遣伏波將軍路□德。樓船將軍楊仆。戈船將軍嚴助。下瀨將軍祖廣明。因擊南越。別道出鹹陽。會番禺城下。九月。列侯坐獻黃金酎祭宗廟不如法。奪爵者百六十人。欒大樂通侯坐誣罔腰斬。西羌眾十餘萬人反。與匈奴通使。攻安定。圍枹罕。匈奴入五原。殺太守。

六年冬十月。遣將軍李息征西羌。上將幸緱氏。至安邑桐鄉。聞南越破。因改桐鄉為聞喜縣。春。至汲新中鄉。得呂嘉首。因以中鄉為獲嘉縣。以南越地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址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又遣將軍韓說平西南夷。以其地為武都牂牁越嶲沈黎文山五郡。秋東越王余善反。遣橫海將軍韓說等擊之。又遣浮海將軍公孫賀出九原。彊弩將軍趙破奴出令居。擊匈奴。皆出塞二千餘里。不見虜而還。乃分武威酒泉郡。置張掖燉煌。徙民以實之。是歲。齊相卜式為御史大夫。

元封元年冬十月。上自帥師巡邊。置十二部將軍。勒兵十八萬騎。連旌旗徑千餘里。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安城。北登單于台。望朔方。臨北海。威震匈奴。遣使者邴吉告烏維單于曰。南越王頭巳懸於漢矣。今天子自將待邊。單于能戰。亟來。不能則臣服。何但逃伏漠北寒苦之地。為單于壟焉。單于怒。囚吉。遷之北海上。然終不敢出。上還祠皇帝於泰山。迺歸甘泉。東越殺其王余善以降。遷其民於江淮之間。遂空其地。春正月。行幸緱氏。登□高。聞聲稱萬歲者三。群臣吏卒。莫不稱皆聞之。於是封太室。以三百戶為奉邑。禁民無伐其山木。復其民。遂東巡海上。御史大夫卜式貶為太子太傅。內史倪寬為御史大夫。夏四月癸卯。上遂登封太岳。初議封禪。諸儒對者五十餘人。未有所定。先是司馬相如病故。有遣書言封禪事。上以問內史倪寬。寬曰。陛下躬發聖德。統緝群元。宗祀天地。薦禮百神。精神所向。徵兆必報。天地並應。瑞符著明。封太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節也。將舉大事。優遊數年。使群臣人人自畫。終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玉振。以順承天。慶垂萬世之基。上乃自製禮儀。采儒術以文焉。拜寬為御史大夫。從封禪。行。自太山復東巡海至碣石。自遼西曆北邊九原。歸於甘泉。初梁相有褚大通。通五經。為博士時。倪寬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上征大通。自以為得御史大夫。至洛陽。聞寬為之。大通大笑。及至。與寬議封禪於上前。大通不及寬。乃退而服曰。上誠知人。賜太山所過。民年七十巳上。及孤老帛。秋無出租算。賜天下民爵。女子百戶牛酒。五月。歸甘泉。秋。有星孛於東井。又孛於三台。本志以為其後衛太子亂之應。齊王閎薨。無子國除。

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春正月。行幸緱氏。遂至東萊。夏四月。祠太山。至瓠子。臨決河。令從臣等將軍巳下。皆負薪塞河。作瓠子之歌。赦所過徒。賜孤獨高年米。行還。築通天台於甘泉。作飛廉館於長安。公孫卿言仙人可見。陛下每在常處。故不見。故作通天台以候神。朝鮮王反。殺遼東太守。募天下死罪擊朝鮮。朝鮮本秦時屬遼東。漢興以為其遠難守。故遼水為塞。盧綰之反也。燕人衛滿亡命。聚黨千餘人在遼。居秦故地。稍稍侵屬其東小蠻夷而王之。地方數千里。保塞外為臣。傳子到孫。至右渠抗命不賓。故於是而伐之。六月。甘泉宮中生芝草九莖。上嘉之。乃赦天下。作芝房之歌。秋。作明堂於太山下。遣樓船將軍楊仆。左將軍荀彘。將應募罪人擊朝鮮。又遣將軍郭昌等平西南夷未服者。以為益州郡。

三年春。作角牴戲。以享外國朝獻者。三百餘里內人皆觀。夏。朝鮮斬其王右渠以降。以其地為樂浪臨屯玄菟貞番四郡。楊仆坐失亡多。免為庶人。荀彘坐爭功棄市。秋七月。濟西王瑞薨。瑞數犯法。有司請誅瑞。上不忍。凡再削國。去大半。瑞怨讟。瑞杜其南門。從一門出入。宮室府庫壞漏。財物以巨萬計盡腐。終不復收省。吏二千石欲以法治瑞。瑞輒求其罪詰之。無罪者藥之。所殺傷二千石甚眾。無子國除。武都氏人反。分徙酒泉郡。十二月雨雹如馬頭。

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蕭關。至代而還。行幸河東。春三月祠后土。有神光集於靈壇。一夜三見。夏大旱。民多渴死。秋。匈奴寇邊。遣將軍郭昌屯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