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一百六十二

白鎔孫桓 史致儼 那清安 升寅 李宗昉 姚元之 何汝霖 季芝昌

白鎔,字小山,順天通州人。嘉慶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典福建鄉試。十八年,大考二等,擢贊善。督安徽學政,詔密詢地方利弊,疏言:“安徽錢糧,惟鳳陽、泗州遭湖、河之害,積逋較巨。遇豐稔之年,循例帶徵舊額。在小民以一年而輸數年之賦,雖樂歲不免拮据;而官吏懼譴,規避多方,積重難返。與其存徵之名,致小民日受追呼,國計依然無補,何如核徵之實,使官吏從容措理,舊額尚可漸清。請嗣後二屬錢糧,每年祗帶徵一年,儻遇歉收,再行遞緩,民力漸紓,催科者自顧考成,行之必有效。”詔允行。

青陽有孝子曰徐守仁,幼孤,事母孝。母沒,廬墓三年,鎔造廬贈賻,題請旌表。訪求明臣左光斗遺裔,取列縣庠。按試所至,集士人講學,以正人心厚風俗為本。累遷少詹事。道光元年,督廣東學政。歷詹事、內閣學士。七年,擢工部侍郎,調吏部。九年,偕尚書松筠赴直隸按外委白勤被誣冤斃獄,護理總督屠之申以下降黜有差。督江蘇學政。尋偕侍郎寶興勘視南河垛料,舉實以聞。十一年,擢左都御史,召還京,未至,命查勘江南災賑。時尚書穆彰阿、朱士彥亦奉命勘湖、河汎溢狀,穆彰阿先回京,鎔遂偕士彥履勘沿河閘壩工程,與總督陶澍定議以工代賑。赴安徽,周曆太平、寧國、池州、安慶、廬州各郡,先後疏劾飾災侵賑諸弊。次年,回京,署翰林院掌院學士,典順天鄉試。十三年,擢工部尚書,典武會試。故事,武闈雙好不足額,始取單好。是科雙好不盡取中,坐降大理寺卿。十九年,乞病歸,卒於家,年七十四。

鎔事母孝,教子弟嚴。宣宗嘗嘉其家法之善,以勉朝臣雲。

孫桓,字建侯。同治二年進士,授吏部主事。累遷郎中。掌選,清嚴慎密,吏不能欺,為時所稱。光緒中,洊擢兵部侍郎,綜覈一如為司官時。十七年,因病乞休,尋卒。

史致儼,字容莊,江蘇江都人。家酷貧。甫冠,為諸生,學政謝墉器其才,給膏火,居尊經閣讀書。薦預召試,未與選。嘉慶四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督四川學政。累遷右庶子。二十一年,督河南學政。自滑縣匪平,猶有伏莽,密詔偵察。疏陳彰、衛二郡民間習邪教猶眾,州縣編查保甲,有名無實,撰敦俗篇,刊布以化導之。商丘廩生陳忠錦以不濫保被毆,知府、經歷受賕,反加斥責,忿而自經。疏劾,譴罪有差。

道光元年,典湖北鄉試。累遷內閣學士。三年,擢刑部侍郎,調禮部。五年,督福建學政。奏分台灣舉人中額,增所屬四縣學額。漳、泉諸郡習械鬥,諸生與者,屏不與試,悍風稍息。九年,偕侍郎鍾昌赴山西鞫獄,平定知州故出人罪,鞫實,論兇犯如律,褫知州恆傑職。調刑部,歷左都御史,遷禮部尚書。兩典順天鄉試。調工部,又調刑部。勤於其職,竟日坐堂上閱案牘,揅析論難,視司員如弟子。任刑部凡四年,京察,以刑名詳慎,被議敘。十八年,乞解職。尋卒,年七十九,贈太子太保,祀鄉賢及名宦祠。

那清安,字竹汀,葉赫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人。嘉慶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遷翰林院侍講。累遷內閣學士。二十四年,授禮部侍郎,歷刑部、工部。道光元年,命赴直隸讞獄,擢左都御史,管光祿寺事,兼都統。尋遷兵部尚書,調刑部。四年,出為熱河都統,偕左都御史松筠等赴土默特讞獄,事竣,疏言:“蒙古惡習,常有移屍訛詐,為害滋甚。蒙古律例,凡軍流徒犯,罪止折枷,情重法輕。請嗣後遇有假捏人命詐財者,所擬軍流徒罪即行實發,不準折枷,以懲刁惡。”下所司議行。六年,召授左都御史。逾年,復任熱河都統,召對,詢知其母年老,命仍還左都御史任。十一年,復授兵部尚書,典順天鄉試及會試。十四年,以疾乞解職,允之。尋卒,贈太子太保,謚恭勤。

那清安工為館體應制詩,時皆誦習。因與穆彰阿同榜成進士,晚乃受宣宗知,迭秉文衡。既卒,會兵部以慶廉送武會試有殘疾,為監試御史所劾。先是那清安為監射大臣,曾以慶廉殘疾扣除,上追念其持正,予其子全慶加二級。全慶,光緒初官大學士,自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