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三百四 列傳九十一



再遷禮部侍郎。高宗即位,議行三年喪,諮於諸大臣,汝來曰:“三年之喪,無貴賤,一也。皇上法堯、舜之道,宜行周、孔之禮,立萬年彝倫之極。”或言二十七月中朝祭大典若有所妨,汝來曰:“墨縗視事,越紼以祭,禮固言之,夫何疑?”乃考載籍,上儀制,援古證今,具有條理。

遷兵部尚書,疏言:“廣東海濱微露灘形,民間謂之‘水坦’。漸生青草,謂之‘草坦’。徐成耕壤,謂之‘沙坦’。坦初見,沿海民報圍築者,當先令立標定四至,毋於圍築後爭控。民有田十頃以上,毋許圍築,以杜豪占。即貧民圍築,限五頃。其出工本牛種助他人圍築量取租息者,聽。陸地開墾例六年升科,海田浮脃,當寬至十年。潮大至坦沒,蠲一歲糧。圍毀則免升科原額。”疏入,敕廣東督撫議行。復疏言:“海濱居民單桅船采捕魚蝦,例不輸稅。近聞各海關監督與雙桅船同令領牌納鈔,又閩、廣間貧民有置{q多}取魚者,有就埠育鴨者,吏或按{q多}按埠私徵稅,請通行嚴禁。”從之。乾隆三年,調吏部尚書,仍兼領兵部,加太子少保。

四年七月,汝來方詣廨治事,疾作,遂卒。大學士訥親領吏部,與共治事,親送其喪還第。至門,訥親先入,嫗縫衣於庭,納親謂曰:“傳語夫人,尚書暴薨於廨矣!”嫗愕曰:“汝誰也?”訥親具以告,嫗汪然而泣,始知即汝來妻也。訥親因問有餘貲否,嫗曰:“有。”持囊出所餘俸金,訥親為感泣。奏上,上獎其寒素,賜銀千兩,命吏經紀其喪,謚莊恪。

嘉慶間,汝來曾孫紹烈應順天鄉試,以懷挾得罪,仁宗猶念汝來居官持正,宥紹烈,命仍得原名應試。

陳德華,字雲倬,直隸安州人。雍正二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再遷侍讀學士。提督廣東肇高學政,鏇調廣韶學政。遭母喪歸,未終制,召充一統志館副總裁官。乾隆元年,遷詹事,上書房行走,再遷刑部侍郎。四年,遷戶部尚書。七年,調兵部尚書。八年,以弟德正為陝西按察使,讞獄用酷刑,為巡撫塞楞額所劾。德正具密摺擬揭部科,為書告德華,德華沮之,未奏聞。上以德華既知德正事非是,當奏聞,乃為隱匿,非大臣體,且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朕非不知以此風天下。然君臣之倫,實在弟兄之上。”下部議奪職,命左遷兵部侍郎。十二年,以議處江西總兵高琦武備廢弛,違例邀譽,奪職。十四年,起為左副都御史,上書房行走。以督諸皇子課怠,屢詰責奪俸。二十二年,遷工部侍郎。二十三年,遷禮部尚書。二十九年,致仕。三十六年,皇太后萬壽,詔繪九老圖,以德華入致仕九老中。四十四年,卒,年八十三。

德華性篤儉,縕袍蔬食,蕭然如寒素。立身循禮法,而不自居道學。嘗謂:“士大夫之患,莫大於近名。求以立德名,則必有迂怪不情之舉而實行荒;求以立言名,則必有異同勝負之論而正理晦;求以立功名,則必務見所長,紛更舊制。立一法反生一弊,而實行無所裨。”方為尚書時,京師富民俞民弼死,諸大臣皆往吊。上聞,察未往者,德華與焉。

王安國,字春圃,江南高郵人。雍正二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再遷侍講。提督廣東肇高學政,復再遷左僉都御史。乾隆二年,疏請禁官吏居喪詣省會謁大吏,下部議行。復三遷左都御史。五年,兩江總督馬爾泰論廣東巡撫王謩徇縱,命安國往按,即命以左都御史領廣東巡撫。安國曰:“吾奉命勘事而即得其位,古所譏蹊田奪牛者非歟?”疏力辭,上不許。廣東俗奢靡,安國事事整肅,倉有餘粟。故事,自總督以下皆有分,安國獨以非制,止之。九年正月,就遷兵部尚書,尋遭父喪。廣州將軍策楞疏言安國孤介廉潔,歸葬無貲,與護理巡撫託庸等具賻歸之,報聞。

十年,召為兵部尚書,調禮部。安國疏乞終喪,居廬營葬。服闋,乃入朝。十四年六月,安國入對,言諸行省方科試,諸學臣尚有未除積弊。上令具疏陳,安國疏言:“上科鄉試後,頗聞諸學臣因錄科例嚴,轉開僥倖。或於省會書院博督撫之歡,或於所屬義學徇州縣之請,或市恩於朝臣故舊,或縱容子弟家人乘機作弊,致取錄不甚公明。”上召安國詢所論諸學臣姓名,安國舉尹會一、陳其凝、孫人龍、鄧釗等。上以會一、釗已物故,其凝、人龍皆坐事黜,因責安國瞻徇,手詔詰難。二十年,遷吏部尚書。二十一年,疏乞假為父改葬。上以來年當南巡,諭俟期扈行。冬,病作,予假治疾。二十二年春,卒,賜白金五百治喪,諡文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