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三百四 列傳九十一



安國初登第,謁大學士朱軾,軾戒之曰:“學人通籍後,惟留得本來面目為難。”安國誦其語終身。至顯仕,衣食器用不改於舊。深研經籍,子念孫,孫引之,承其緒,成一家之學,語在儒林傳。

劉吳龍,字紹聞,江西南昌人。雍正元年進士,授庶吉士。二年,以朱軾薦,改吏部主事。六遷至光祿寺少卿。嘗視讞牘,有以欲劫行舟定罪者,吳龍曰:“欲劫二字,豈可置人於死?”論釋之。十一年,出為安徽按察使。十三年,內遷光祿寺卿,命管理北路軍需。乾隆元年,召還,疏言:“北路軍需,有輸送科布多截留察漢廋爾諸處,應就車駝戶追繳腳價。尚有逋負,請量予豁除。”上從其議。三遷左都御史,疏言:“步軍統領衙門番役,私用白役,生事害民,宜令具冊考覈,有所追捕,官畀差票,詣有司呈驗。步軍統領鞫囚,旗人會本旗都統,民人會順天府尹、巡城御史,互相覺察。”疏入,議行。又疏言諸行省州縣董理訟獄,其有舛誤,小民無所申訴,宜令督撫遣監司按行稽考,以申民隱。鏇劾罷浙江巡撫盧焯,論如律。遷刑部尚書。七年,卒,賜白金五百治喪,謚清愨。

吳龍簡重,不苟言笑。為政慎密持重,得大體。督學直隸、江蘇,士循其教。乾隆初,楊汝穀、張泰開與吳龍先後為左都御史,皆以篤謹被上眷。

楊汝穀,字令貽,江南懷寧人。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授浙江浦江縣知縣。行取,授禮部主事。三遷監察御史。河南南陽鎮標兵以知府沈淵禁博,劫淵,圍諸教場三日。汝穀論劾,上遣尚書張廷樞等往按,譴總兵高成誅標兵之首事者。別疏言:“選人待缺,輒言出為人後,或值遠缺,報治喪,冀更選。請飭選人具三代,已選,復稱出為人後,報治喪,以不孝論。”下部議行。六遷兵部侍郎,兼署左副都御史。疏言直隸被水災,請運關東米十萬石至天津,留南漕十萬石存河間、保定適中地,分貯備賑。下部議行。高宗即位,調戶部侍郎,疏言:“河南滎澤地濱黃河,康熙三十六年河勢南侵,縣地多傾陷。民困虛糧,流亡遠徙。”上命河南巡撫察議,刪賦額。尋遷左都御史。乾隆三年,以老乞休,命本省布政使給俸。五年,卒,年七十六,謚勤恪。

張泰開,字履安,江南金匱人。乾隆七年進士,改庶吉士,命上書房行走。鏇自編修五遷禮部侍郎。十九年,國子監學錄缺員,泰開舉同部侍郎鄒一桂子志伊。上責其瞻徇,部議奪職,予編修,仍在上書房行走。二十年,內閣學士胡中藻為詩謗朝政,坐誅,泰開為詩序,授刻,部議奪官治罪,上特宥之,仍在上書房行走。尋復授編修。二十二年,擢通政使。三遷左都御史。三十一年,授禮部尚書。三十二年,復授左都御史。三十三年,以老乞休,上獎其勤慎,加太子少傅,賦詩餞其行。三十九年,卒,年八十六,諡文恪。

秦蕙田,字樹峰,江南金匱人。祖松齡,順治十二年進士,官左春坊左諭德。本生父道然,康熙四十八年進士,官禮部給事中,與貝子允禟善,為其府總管。允禟得罪,逮下獄,蕙田往來省視。世宗貸道然死,而獄未解。乾隆元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南書房行走。乃上疏言:“臣本生父道然身罹重罪,蒙恩曲宥;以追銀未完,系獄九年,年已八十,衰朽不堪。本年五六月間,浸染暑濕,瘧癘時作,奄奄一息,幾至瘐斃。情關骨肉,痛楚難忍。臣雖備官禁近,還顧臣父,老病拘幽,既無完解之期,更無生存之望,方寸昏迷,不能自主。誠不忍昧心竊祿,內慚名教。伏惟皇上矜慎庶獄,一線可原,概予寬釋。當此聖明孝治天下,惟有乞恩,匄臣父八十垂死之年,得以終老牖下。臣原奪職效奔走以贖父罪。”高宗命宥道然,並免所追銀。

蕙田累遷禮部侍郎,丁本生父憂,服將闋,命仍起禮部侍郎。二十二年,遷工部尚書,署刑部尚書。二十三年,調刑部尚書,仍兼領工部,加太子太保。疏請諸行省流匄遞籍編甲收管,上諭曰:“蕙田所奏甚是,為清獄訟、弭盜賊之良法。但此輩輾轉流徙,城市村落,所在皆有。必一一收捕傳送,令原籍保甲監察,事理繁瑣,不若就所在地察禁。當令有司遇流匄強悍不法,即時捕治。”二十九年,以病乞休,上不允。再請,上命南還謁醫,不必解任。九月,卒於途,諡文恭。明年,上南巡,幸無錫,賦詩猶及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