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五十四



二十五年,遷工部尚書。與學士徐乾學奏進鑑古輯覽,上嘉其有裨治化,命留覽。時修輯三朝聖訓、政治典訓、方略、一統志、明史,廷敬並充總裁官。累調戶、吏二部。二十七年,法司逮問湖廣巡撫張汧,汧曾齎銀赴京行賄。獄急,語涉廷敬及尚書徐乾學、詹事高士奇,上置勿問。廷敬乃以父老,疏乞歸養,詔許解任,仍管修書事。

二十九年,起左都御史,遷工部尚書,調刑部。丁父憂,服闋,授戶部尚書,調吏部。四十二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仍直經筵。四十四年,扈從南巡,召試士子,命閱卷。四十九年,以疾乞休,允之。會大學士張玉書卒,李光地病在告,召廷敬仍入閣視事。五十一年,卒,上深惜之,親制輓詩一章,命皇三子允祉奠茶酒;又命部院大臣會其喪,賜白金千,諡文貞。

廷敬初以賜石榴子詩受知聖祖,後進所著詩集,上稱其清雅醇厚,賜詩題卷端。嘗召見問朝臣誰能詩者,以王士禎對,又舉汪琬應博學鴻儒,並以文學有名於時。上御門召九卿舉廉吏,諸臣各有所舉,語未竟,上特問廷敬,廷敬奏:“知縣陸隴其、邵嗣堯皆清官,雖治狀不同,其廉則一也。”乃皆擢御史。始廷敬嘗亟稱兩人,或謂曰:“兩人廉而剛,剛易折,且多怨,恐及公。”廷敬曰:“果賢歟,雖折且怨,庸何傷?”

溫達,費莫氏,滿洲鑲黃旗人。自筆帖式授都察院都事,遷戶部員外郎。康熙十九年,授陝西道御史。遷吏科給事中,兼管佐領。授兵部督捕理事官。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命溫達隨皇七子允祜、都統都爾瑪管鑲黃旗大營。三十六年,擢內閣學士。三十八年,遷戶部侍郎。四十年,命赴山西、陝西察驗驛馬,還,授議政大臣。雲貴總督巴錫劾游擊高鑒讞獄不當,並論提督李芳述徇隱,芳述亦劾巴錫,命溫達往按,鑒罪應徒,巴錫左遷,芳述罰俸。四十一年,調吏部,擢左都御史。四十二年,復命往貴州按威寧總兵孟大志侵餉,論罪如律。四十三年,遷工部尚書,充經筵講官。四十六年,授文華殿大學士,纂修國史、政治典訓、平定朔漠方略、大清一統志、明史,並充總裁。五十年,命八旗及部院舉孝義,因諭曰:“孝為百行首。如大學士溫達,尚書穆和倫、富寧安之孝,不特眾所知,朕亦深知之也。”御製詩以賜,復褒其孝友。五十三年,以老乞休,許致仕。尋諭溫達雖老,尚自康健,命仍任大學士。五十四年,卒,命皇子奠茶酒,賜祭葬,諡文簡。

穆和倫,喜塔臘氏,滿洲鑲藍旗人。自兵部筆帖式四遷為御史,又三遷為內閣學士。命往山東察賑,自泰安至郯城。康熙四十三年,遷工部侍郎。四十八年,授禮部尚書。四十九年,調戶部。上稱穆和倫孝,其母年已九十,御書“北堂眉壽”榜賜之。兩江總督噶禮與巡撫張伯行互劾,命穆和倫往按,右噶禮,上責其是非顛倒,終直伯行。尋以老病乞休,復起授戶部尚書。坐事當左遷。尋卒。

蕭永藻,漢軍鑲白旗人。父養元,管佐領。永藻自蔭生補刑部筆帖式。康熙十六年,授內閣中書,遷禮部員外郎,襲佐領。遷郎中,監湖口稅務。授御史,再遷順天府尹。三十五年,擢廣東巡撫。疏言:“錢多價賤,每千市價三錢二三分,兵領一兩之餉,不及數錢之用。民亦因錢賤,貨物難行。請暫停鼓鑄。”又疏言:“開山發礦,多人群聚,良莠淆雜,臣通飭嚴禁。近有長寧匪徒集眾私采,知縣尤鵬翔請飭部議處。”鵬翔坐奪官。

三十九年,給事中湯右曾劾永藻與總督石琳於黎人爭鬥事,遲至一載始行具題;縱屬吏朘民,民困而為盜,海則電白、陽江,山則英德、翁源,橫行劫掠。上命與廣西巡撫彭鵬互調,入覲,上諭當命效鵬所行,並誡薦舉當擇清廉。四十五年,遷兵部侍郎。湖廣總督石文晟劾容美土司田舜年不法,命左都御史梅鋗、內閣學士二格往讞,與文晟異議;復命永藻與大學士席哈納、侍郎張廷樞覆讞,還奏舜年已死,無諸僣越狀。

四十六年,擢左都御史,遷兵部尚書。四十八年,湖南巡撫趙申喬與提督俞益謨交惡互劾,命永藻偕副都御史王度昭往按,得益謨違例缺兵額狀,申喬事事苛求,非大臣體,並擬奪官,上罷益謨,留申喬。四十九年,調吏部,鏇授文華殿大學士。五十六年,列議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