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七 列傳二十四



十月正月,調內翰林弘文院大學士。明桂王由榔稱號肇慶,頻年轉戰,兵熸地蹙,至是居安隆所,雲南、貴州二省尚為明守。諸將李定國、孫可望等四出侵略,南攻湖南南境諸州縣,東陷桂林,西據成都,兵連不得息。五月,上授承疇太保兼太子太師、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糧餉。敕諭撫鎮以下鹹聽節制,攻守便宜行事。滿兵當留當撤,即行具奏。命內院以特假便宜條款詳列敕書,宣示中外;並允承疇疏薦,起原任大學士李率泰督兩廣。以江西寇未盡,命承疇兼領,鑄“經略大學士”印授之。臨發,賜蟒朝衣、冠帶、鞾衤蔑、松石嵌撒袋、弓矢、馬五、鞍轡二,諸將李本深等八十七人朝衣、冠帶、撒袋、弓矢、刀馬、鞍轡有差。

承疇至軍,疏言:“湖南駐重兵足備防剿,而各郡窵遠,兵力所不及。郝搖旗、一隻虎等竊伏湖北荊、襄諸郡,倘南窺澧、岳,則我軍腹背受敵。臣與督臣、議臣宜往來長沙四應調度。督臣率提標兵駐荊州,別遣兵增武昌城守,以壯聲援。”又疏言:“桂林雖復,李定國軍距桂林僅二百里,滿洲援剿官兵豈能定留?克復州縣,何以分守?又使孫可望詗我兵出援,潛自靖、沅截粵西險道,則我首尾難顧。置孤軍於徼外,其危易見。臣已分兵馳赴,俾佐戰守,且當親歷衡、永,察機宜以聞。”十二月,上授固山額真陳泰為寧南靖寇大將軍,及固山額真藍拜、濟席哈,擺牙喇纛章京蘇克薩哈等率師鎮湖南;十一年二月,命靖南王耿繼茂率所部自廣州移鎮桂林:皆承疇疏發之也。

是歲孫可望劫桂王,殺大學士吳貞毓等,方內訌。十二年六月,可望遣劉文秀攻常德,分兵使盧明臣、馮雙禮攻武昌、岳州。承疇、陳泰遣蘇克薩哈迎擊,破之。明臣墮水死。文秀、雙禮皆走貴州。陳泰鏇卒於軍,以固山額真阿爾津為寧南靖寇大將軍,率固山額真卓羅、祖澤潤等分駐荊州、長沙。十三年,考滿,加太傅,仍兼太子太師。李定國奉明桂王入雲南,湖廣無兵事。阿爾津議以重兵駐辰州,謀自沅、靖入滇、黔,承疇與異議。上召阿爾津還京師,以宗室羅託代。十四年,可望叛其主,舉兵攻雲南,與定國戰而敗;十一月,詣長沙降。時上已允承疇解任還京師養疴,至是命承疇留任,督所部與羅託等規取貴州,並命平西大將軍吳三桂自四川、征南將軍卓布泰自廣西分道入。

十五年正月,復命信郡王多尼為安遠靖寇大將軍,帥師南征,於是承疇與羅託會師常德,道沅州、靖州入貴州境,克鎮遠。卓布泰招南丹、那地、撫寧諸土司,下獨山州,會克貴陽。三桂亦自重慶取遵義進攻開州、桐梓,以其師來會。承疇上疏籌軍食,言:“貴州諸府、州、縣、衛、所僅留空城,即有餘糧,兵過輒罄。惟省倉存米七千餘石、穀四千餘石,足支一月糧。臣所部兵,令分駐鎮遠、偏橋、興隆、清平、平越諸處。降兵暫駐三五日,改屯天柱、會同、黔陽諸縣及湖南沅州。四川兵駐遵義,廣西兵駐獨山,使分地就糧。聞信郡王大兵自六月初發荊州,需糧多且倍蓰。貴州山深地寒,收穫皆在九月。臣方遣吏勸諭軍民須納今歲秋糧之半,並檄下沅州運糧儲鎮遠,又令常德道府具布囊、椶套、木架、繩索,思南、石阡諸府、州、縣、衛、所及諸土司募夫役,具工糈,以赴軍興。”九月,授武英殿大學士。

信郡王多尼師至,駐平越楊老堡,承疇、三桂、卓布泰皆會,議多尼軍出中路,經關嶺鐵索橋至雲南省城,行一千餘里;三桂軍自遵義經七星關,凡一千五百餘里,先中路十日行;卓布泰以南寧方有寇,自貴州、廣西邊境平浪、永順壩、威透山,出安隆所、黃草壩、羅平州,凡一千八百餘里,先四川兵十五日行。既定議,承疇還貴陽,與羅託駐守,遣提督張勇等從多尼軍。明將李定國等拒戰皆敗,明桂王奔永昌。十六年正月乙未,三路師會,克雲南省城,明桂王奔緬甸。承疇如雲南,疏言:“雲南險遠,請如元、明故事,以王公坐鎮。”上以命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