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演義》第八十四回 葉志超敗走遼東 丁汝昌喪師黃海


士成到了平壤,謁見葉志超,問他何故退兵?志超支吾了一會,士成又道:“成歡已敗日兵,軍門大人若果多留數天,牙山也可保得住。”也未可必。志超道:“老兄戰功,兄弟已經探聞,報告朝廷,現在遼東派來的人馬,已會集此處,總教此處得勝,牙山雖失,還可無虞。”士成也不敢多說,隨即退出。志超仍然日坐營中,並沒有什麼舉動。豐伸阿、馬玉昆、左寶貴、衛汝貴等,見了志超,無非說的應酬常套,也未聞商及機宜。士成背地嗟嘆,暗自灰心。日兵聞清軍雲集平壤,倒也扎住牙山,一時不敢進發,葉志超樂得快活幾天。忽接到北京電報,令他節制各軍,拜為統帥。聶士成擢為提督,將弁獲獎數十員,軍士得賞銀二萬兩。志超喜出望外,設筵慶賀,置酒高會。各路統領,少不得親自賀喜,熱鬧了好幾天。
但志超本非將才,驟升統帥,哪個去畏服他?所有號令一切,多半是陽奉陰違,連志超營內的將弁,也是逐隊四出,奸淫擄掠,無所不為。朝鮮百姓,本是愛戴清朝,簞食壺漿,來迎王師,不料清兵都妄作妄行,反致朝民失望。志超的意思,總教守住平壤,餘事都可不問,因此劃分守泛,令豐伸阿、馬玉昆、左寶貴、衛汝貴各將,駐紮平壤城四面。看看中秋將近,日兵尚沒有訊息,正擬大排筵席,宴賞良辰。突聞哨卒來報,日將野津,已統兵來攻平壤,人馬很是不少。志超大吃一驚,急傳豐伸阿、馬玉昆、左寶貴、衛汝貴,各將商議。志超道:“日兵已要逼近,諸位可有退敵的計策么?”各將的資格,要算豐伸阿,他先開口答道:“全憑統帥調度!”志超道:“據兄弟看來,還是深溝高壘,不戰為妙。”各將尚未見答,就中惱了左寶貴,向志超道:“現在的戰仗,不比從前刀槍時代,炮火很是厲害,斷非土石所能抵擋,不如趁日本未逼近時,先行迎截,方為上計。”葉志超臉色忽變,半晌才道:“我意主守,老兄主戰,想老兄總有絕大勇力,可以退敵,不妨請老兄自便!”陷死左寶貴,就在此數語內。寶貴道:“統帥是節制各軍,卑鎮安敢自由進退?但是這次開戰,關係國家不少,卑鎮奉命東來,早已誓死對敵,區區寸心,要求統帥原諒!”志超道:“老兄曉得國家,難道兄弟不曉得國家么?”未曾開戰,先自爭論,焉得不敗?豐伸阿等見兩人鬧起意見,只得雙方勸解,談論了好一歇,並沒有什麼定議,外邊的警報,恰絡繹不絕。寶貴勃然起座,對諸將道:“寶貴食君祿,盡君事,敵兵已到,只有與他死斗的一法。若今日不戰,明日又不戰,等到日兵抄過平壤,截我歸路,那時只好束手待斃了。諸公勉之!寶貴就此告辭!”已甘永訣!當即忿忿而出。豐伸阿、馬玉昆亦別了志超,自回營中。只衛汝貴少留片刻,與志超密談數語,不知是何妙計,大約總是預謀保身的秘訣。
且說左寶貴到了營中,遙聞炮聲隆隆,料知日兵已近,當命部下各兵,排齊隊伍,鳴角出營。寶貴當先領陣,行不一里,已見火焰沖霄,日兵的炮彈,如雨點般打將過來。寶貴自然督軍還擊,砰砰訇訇,撲撲簌簌,互轟了大半天。日兵煞是厲害,前敵殘缺,後隊補入,槍子射得越急,炮彈放得越猛。左軍這邊前隊亦多傷亡,後隊的兵士,亦督令照補。寶貴喝令一齊放槍,自己越小心督察,忽見後隊所持的軍械,多是手不應心,有的是放不出彈,有的是彈未放出,槍已炸破。寶貴還道他是操練未精,手執快刀,斫了幾個,後來見兵士多是這般,他急從兵士手中奪過了槍,親自試放,用盡氣力,也不見彈子出來。仔細一瞧,機關多已銹損,不禁失聲道:“罷了罷了。”看官!你道這種槍械,為何這般不中用?原來中國槍械,多從外國購來,北洋大臣李鴻章,聞德國槍炮最利,就向他工廠內訂購槍械若干,不想運來的槍械,一半是新,一半是舊。當時只知檢點槍枝,哪個去細心辨認?這番遇著大戰仗,便把購備的槍桿,陸續發出。左軍前隊的兵士,乃是臨陣衝鋒的上選,所用槍械,時常試練,把廢窳的已經剔去,後隊的或系臨時招募,隨便給發槍械,因此上了戰仗,有此蹉跌。部將請寶貴退兵,寶貴嘆道:“本統領早知今日,所願多殺幾個敵人,就是一死也還值得。不料來了一個沒用的統帥,又領了一種沒用的槍枝,坐使敵軍猖獗,到了這個地步。”道言未絕,突然飛到一彈,寶貴把頭一偏,正中在肩膀上。日本兵又如潮湧上,衝動左軍陣勢。寶貴尚忍痛支持,怎奈敵炮接連不斷,把左軍打倒無數。寶貴身上,又著了數彈,口吐鮮血,暈倒地上。可憐可憐!蛇無頭不行,兵無將自亂,霎時間全軍潰散,逃得一個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