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演義》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禪承帝統 白蓮教倡亂釀兵災


海蘭察已死,福康安何能為。
轉眼間已是殘冬,過了除夕,便是嘉慶元年第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舉行內禪大典,親授皇太子御寶。皇太子敬謹跪受,率諸王大臣先恭賀太上皇,賀畢,太上皇還宮,皇太子遂登帝位,受群臣朝賀,隨頒行太上皇傳位詔書,普免全國錢糧,並下大赦詔。是日的繁華熱鬧,不消細說。授受成禮,內外開宴,歡呼之聲,遍達宮廷。越數日,奉太上皇帝命,冊立嫡妃喜塔臘氏為皇后。又越數日,侍太上皇帝御寧壽宮開千叟宴。正在興高采烈的時候,外面遞進湖北督撫的奏摺,內說枝江、宜都二縣,白蓮教徒聶傑人、劉盛鳴等,糾眾滋事,請派兵迅剿等語。嘉慶帝總道是區區教匪,有什麼伎倆?即飭湖北巡撫惠齡,專辦剿匪事宜,誰知警報接續傳來,林之華發難當陽縣,姚之富發難襄陽縣,齊林妻王氏發難保康縣,鄖陽、宜昌、施南、荊門、來鳳、酉陽、竹山、鄧州、新野、歸州、巴東、安陸、京山、隨州、孝感、漢陽、惠臨、龍山數十州縣,同時擾亂。教徒的聲勢,幾遍及湖北了。
嘉慶帝大驚,忙稟知太上皇,與太上皇商議妥當,即傳旨命西安將軍恆瑞,率兵趨湖北當陽縣,剿林之華,都統永保,侍衛舒亮,鄂輝,剿姚之富及齊王氏,枝江教匪,專飭鄂督畢沅,及惠齡剿辦。諸軍奉詔並進,自正月至四月,先後奏報,殺賊數萬,其實多是虛張功績。只枝江教徒聶傑人,總算被總兵富志那擒住,餘外的教徒,反越加鴟張。
看官!你道這等教徒,為什麼這般厲害呢?白蓮教的起源,也不知始自何時,小子參考史策,元末有韓林兒,明季有徐鴻儒,相傳是白蓮教中人,後來統歸剿滅,追溯源流,方是歷史小說。但總沒有搜除淨盡。已死的灰,尚且復燃,何況是未盡死呢?
乾隆年間,有一個安徽人,姓劉名松,他是白蓮教首領,在河南鹿邑縣傳教,借持齋治病的名目,偽造經咒,誑騙錢財,即是黃巾賊一流人物。官吏因他妖言惑眾,把他捕著,問成重罪,充發甘肅。他的徒眾劉之協、宋之清等,未曾被獲,仍分投川、陝、湖北一帶,傳播邪教,呆頭呆腦的百姓,受他欺騙不少。到乾隆晚年,教徒竟多至三百萬人。劉之協復捏造謠言,遣徒四播,傳說劫運將至,清朝又要變作明朝,百姓若要免禍,須亟求真命天子保護。可憐這種呆百姓,聞了此言,統求劉之協指出真命天子,劉之協遂奉了鹿邑同黨王姓的孩子,本名發生,冒充朱明後裔,作為真命天子。煽動流俗,擇日豎旗。忽被官吏探悉,將王發生一干人犯,統同擒住,劉之協亦提拿在內,由吏役押至半途,得了劉之協重賄,將之協放走,只解到了王發生。年猶乳臭,乾隆帝格外開恩,把他充軍了事,還有幾個叛徒,盡行斬首。另下旨大索劉之協。河南、湖北、安徽三省的官吏,得了聖旨,遂命一班狼心狗肺的差役,罵得很是。下鄉搜緝,挨戶索詐,有錢的百姓,還好用錢買命,無錢的百姓,被差役指作叛徒,下獄受苦。武昌同知常丹葵,更糊塗得了不得,不怕罪人多,只怕罪人少,索性將無辜百姓,捉了數千人,羅織成罪,因此百姓大加怨憤。適值貴州、湖南、四川等處,興師征苗,沿途不無騷擾,販鹽鑄錢的愚民,又因朝旨嚴禁私鹽私鑄,窮困失業,遂仇官思亂,把“官逼民反”四字,作了話柄,趁著教民四起,一律往投;從此向入教的,原是結黨成群,向未入教的,也是甘心從逆。
這班統兵剿匪的大員,又都變作和珅黨羽,總教和珅處恭送金銀,就使如何貽誤軍事,也屬不妨。豺狼當道,安問狐狸。嘉慶帝略有所聞,因太上皇寵愛和珅,不好就用辣手,只得責成統兵各官,分地任事。保康的教徒,歸永保恆瑞剿辦,當陽的教徒,歸畢沅、舒亮剿辦,枝江、宜都的教徒,歸惠齡、富志那剿辦,襄陽的教徒,歸鄂輝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