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演義》第五十六回 怡制軍巧結台灣獄 徐總督力捍廣州城

  第五十六回 怡制軍巧結台灣獄 徐總督力捍廣州城
卻說閩浙總督怡良,本是達、姚二人的頂頭上司,只回軍務倥傯,朝廷許他專摺奏事,達、姚遂把始末戰事,直接政府,閩督中不過照例申詳,多未與議,因此怡良亦心存芥蒂。此次奉旨查辦,大權在手,樂得發些虎威,聊泄前恨。外不能禦侮,內卻偏要擺威,令人可惱!到了台灣,騶從雜沓,儀仗森嚴,台中百姓,聞得怡制台為辦案而來,料與達鎮台、姚道台一方面,有些委屈,途中先攔輿鼓譟,爭說達、姚二官員的好處,制台大人,不必查究。達洪阿得了此信,連忙親往馳諭,百姓們才漸漸解散。
怡制台一入行轅,門外又有一片鬧聲,經巡捕來報,外面的百姓,每人各執香一炷,闖入行轅來了。怡良問為何事?巡捕答稱,百姓口中,無非為達鎮台、姚道台伸冤。此時達、姚二人,見過怡制台,已自回署,怡良忙著人傳見。不一時,達、姚俱到,百姓分開兩旁,讓兩人入轅。怡良此時,只得裝出謙恭模樣,起身相迎,與兩人行過了禮,隨說:“兩位統是好官,所以百姓這般愛戴。現仍勞兩位勸慰百姓,禁止喧鬧,兄弟自然與二位伸冤。”達、姚二人忙稟道:“大帥公事公辦,卑職等自知無狀,難道為了百姓,便失朝廷賞罰么?”正答議間,外面的喧聲,越加鬧熱。怡良忙道:“二位且出去勸解百姓,再好商量。”達、姚二人,只好奉命出來,婉言撫慰。眾百姓道:“制台大人,既已到此,何不出來坐堂,小百姓等好親上呈訴。”達姚二人,乃再請怡制台坐出堂去,曉諭百姓。怡良沒法,親自出堂,見外面有無數百姓,執著香,黑壓壓的跪了一地。前列的首頂呈詞,由巡捕攜去,呈與怡良。怡良大略一瞧,便道:“本憲此來,原是與達鎮、姚道伸冤,汝等百姓,好好靜候,千萬不要喧譁。”眾百姓尚是不信,又經達姚二人,再三勸慰,百姓方才出去。
怡良又邀達、姚二人入內,便道:“二位的政聲,兄弟統已知悉,但上意恐有誤撫議,所以遣兄弟前來。”一面取出密旨,交與二人閱看,內有“此案如稍有隱飾,致朕賞罰不公,必誤撫局,將來朕別經察出,試問怡良當得何罪”等語。煬灶蔽聰,前後多自相矛盾。兩人閱過上諭,便道:“卑職等的隱情,已蒙大帥明察,甚是感德不忘,現只請大帥鈞示便了!”怡良道:“現在英人索交俘虜,台中擒住的英人,已多半殺卻,哪裡還交付得出?兄弟前時曾有公文寄達兩位,叫兩位不要殺戮洋人,兩位竟將他殺死一大半,所以今日有這種交涉。”達洪阿道:“這是奉旨照辦,並非卑鎮敢違鈞命。”怡良道:“君要臣死,不得不死。專制時代的讕語。現在撫議已成,為了索交俘虜一事,弄得皇上為難,做臣子們也過意不去。為兩位計,只好自己請罪,供稱:‘兩次洋船破損,一系遭風擊碎,一系被風擱沉,實無兵勇接仗等事。前次交出白人數十名,乃是台中救起的難民,此外已盡逐波臣,無處尋覓。”照此說來,政府可以藉詞答覆,免得交涉棘手了。”計策恰好,只難為了達、姚。達洪阿不禁氣忿道:“據大帥鈞意,飭卑鎮等無故認罪,事到其間,卑鎮等也不妨曲認。但一經認實,豈非將前次奏報戰仗,反成謊語?欺君罔上,罪很重大,這卻怎么處?”怡良道:“這倒不妨,兄弟當為二位轉圜。”遂提筆寫道:“此事在未經就撫以前,各視其力所能為。該鎮、道志切同仇,理直氣壯,即辦理過當,尚屬激於義憤。”寫到此處,又停了筆,指示兩人道:“照這般說,兩位便不致犯成大罪,就使稍受委屈,將來再由兄弟替你洗刷,仍好復原。這是為皇上解圍,外面不得不把二位加罪,暗中卻自有轉圜餘地。兄弟準作保人,請兩位放心!”如此做作,可謂苦心孤詣。達、姚二人,沒奈何照辦。
怡良就將寫好數語,委文牘員添了首尾,並附入達、姚供狀,馳驛奏聞。道光帝一併瞧閱,見怡良奏中,末數語,乃是:“一意鋪張,致為藉口指摘,咎有應得”三語。總不肯放過。遂密逮達、姚二人入都,交刑部會同軍機大臣審訊。隱瞞百姓,陽謝英人,苦極苦極!道光帝自己思想,無故將好人加罪,究竟過意不去,刑部等的定讞,也是不甚加重,遂由道光帝降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