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演義》第三十四回 分八路進平苗穴 祝千秋暗促華齡


大箐已破,又搜剿附逆熟苗,分首惡次惡脅從三等,首惡立誅,次惡嚴辦,脅從肆赦。約歷數月,先後掃蕩,共毀除一千二百二十四寨,赦免三百八十八寨,陣斬苗民一萬七千餘名,俘二萬五千有零,獲銃炮四萬六千五百具,刀矛弓弩標甲,多至十四萬八千件。宥其半俘,收其叛產,設九衛屯田,養兵駐守。乾隆帝聞報大喜,命廣泗總督貴州,兼管巡撫事,賜輕車都尉世職,並豁免苗疆錢糧,永不徵收。苗民訴訟,仍從苗俗習慣,不拘律例。自是雲、貴邊境,才算平靖。
苗疆已定,海內承平,乾隆帝乃偃武修文,命大學士等訂定禮樂,鄂爾泰、張廷玉兩大臣,悉心斟酌,規據三禮,考正八音,把朝儀定得格外嚴密,樂章採得格外整齊。又復連年五穀豐登,八方朝貢,真箇是全盛氣象,備極榮華。此時做個皇帝,方稱躊躇滿志。乾隆帝記起世宗遺旨,令在京三品以上,及各省督撫學政,保薦博學鴻詞,嗣因世宗晏駕,不及舉行,至此正好纘成先志,開試文科。遂命各省文士,一律進京,計得一百七十六員,在保和殿考試。吟風弄月,摛藻揚華,篇篇是錦繡文章,個個是鼓吹盛世。當由大總裁等評定甲乙,恭呈御覽。乾隆帝拔取雋才十五員,遵照康熙年例,一等五人,授翰林院編修,二等十人,授翰林院檢討及庶吉士。各員謝恩任職,也不在話下。
只這乾隆帝坐享太平,垂裳而治,未免要想出這歡娛的事情來。禁城裡面的花園,算是暢春園最大,前明時懿戚徐偉作為別墅,園內花木參差,亭台軒敞,別具一番風景。聖祖在日,曾賜名暢春,復命於園內北隅,築屋數間,賜名圓明,令皇子在此讀書。世宗未登位時,最喜在圓明園飲酒吟詩,登位後,大興建築,樓台亭榭,添了無數。暢春園附近,又有一長春仙館,比暢春園規模略小,館中倒也異樣精緻,乾隆帝踵事增華,令把三處並為一處,發出庫中存款,命工部督工改造。這一場建築,比世宗時闊大得多。東造琳宮,西增復殿,南筑崇台,北構傑閣,說不盡的巍峨華麗。又經這班文人學士,良工巧匠,費了無數心血,某處鑿池,某處疊石,某處栽林,某處蒔花,繁麗之中,點綴景致,不論春秋冬夏,都覺相宜。又責成各省地方官,搜羅珍禽異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萬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寶物,一齊陳列園中,作為皇帝家常的供玩。略略數語,金銀已不知貴得多少了。從前秦始皇築阿房宮,陳後主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隋煬帝營顯仁宮芳華苑,料想也不過如此。以秦始皇、陳後主、隋煬帝相比,價值何如?這年園工告成,乾隆帝奉了皇太后,到園遊覽,並下特旨,自后妃以下,凡公主福晉,宗室命婦,以及椒房眷屬,概令入園玩賞,於是大家遵旨入園。是日,春光藹藹,曉色融融,乾隆帝護著皇太后鑾駕,到了園內,后妃公主等,一律相隨,兩旁迎駕的人,統已站著。乾隆帝龍目一瞧,一半是風鬟霧鬢,素口彎腰,此時也不暇評艷。直至行宮裡面,下了輿,隨太后步入,大眾向兩宮磕頭,除老年婦人外,都裝扮得天仙相似,獨有一位命婦,眉似春山,眼如秋水,面不脂而桃花飛,腰不彎而楊柳舞,真箇是閉月羞花,沈魚落雁。乾隆帝顧了這個麗人,暗想道:“這人很有些面善,未識是誰家眷屬?”只是當眾人前,不好細問,便呆呆的坐著。眾人又轉向皇后處,請過了安,但見皇后起立,與那麗人握手道:“嫂嫂來得好早!”麗人卻嬌滴滴道:“應該恭候!”乾隆帝聽了兩人問答,方記起這位麗人,乃是皇后的親嫂子,內務府大臣傅恆的夫人。當由太后傳下懿旨道:“今日來此遊覽,大家不必拘禮。”眾人都又謝恩。太后又諭道:“遊覽不如徐步,坐了輿,反沒甚趣味。”乾隆帝恰不聽見,心不在焉,聽而不聞。還是皇后答了“恐勞聖體”四字。太后道:“我雖年老,徐步數里,想亦不至吃力。”乾隆帝方稟道:“聖母既要步行,叫輦駕跟著便是。要徐步,便徐步,要乘輿,便乘輿。”太后道:“這倒很好。”宮監獻茶,太后以下,統已飲畢,遂出來四處閒遊。皇帝皇后緊緊的跟著太后。皇后後面,便是傅夫人。皇帝頻頻回顧,傅夫人頗有些覺得,也有意無意,瞻仰御容。到一處,小憩一處。日中在離宮午餐,直到傍晚,太后方興盡回宮,皇帝皇后,亦一同隨返。皇后與傅夫人,又是握手敘別,皇帝更戀戀不捨,臨別時還回顧數次。傅夫人站立了好一歇,等到兩宮不見,方坐轎回去。一縷情絲,已經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