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 祭先聖南京修禮 送孝子西蜀尋親


恰好遇著武書走了來,杜少卿道:“正字兄,許久不見,這些時在那裡?”武書道:“前日監里六堂合考,小弟又是一等第一。”杜少卿道:“這也有趣的緊。”武書道:“倒不說有趣,內中弄出一件奇事來。”杜少卿道:“甚么奇事?”武書道:“這一回朝廷奉旨要甄別在監讀書的人,所以六堂合考。那日上頭吩咐下來,解懷脫腳,認真搜檢,就和鄉試場一樣。考的是兩篇《四書》,一篇經文。有個習《春秋》的朋友,竟帶了一篇刻的經文進去。他帶了也罷,上去告出恭,就把這經文夾在卷子裡,送上堂去。天幸遇著虞老師值場,大人裡面也有人同虞老師巡視。虞老師揭卷子,看見這文章,忙拿了藏在靴桶里。巡視的人問是甚么東西,虞老師說不相干。等那人出恭回來,悄悄遞與他:‘你拿去寫。但是你方才上堂不該夾在卷子裡拿上來。幸得是我看見,若是別人看見,怎了?’那人嚇了個臭死。發案考在二等,走來謝虞老師。虞老師推不認得,說:‘並沒有這句話。你想是昨日錯認了,並不是我。’那日小弟恰好在那裡謝考,親眼看見。那人去了,我問虞老師:“這事老師怎的不肯認?難道他還是不該來謝的?’虞老師道,‘讀書人全要養其廉恥,他沒奈何來謝我,我若再認這話,他就無容身之地了。’小弟卻認不的這位朋友,彼時問他姓名,虞老師也不肯說。先生,你說這一件奇事可是難得?”杜少卿道:“這也是老人家常有的事。”武書道:“還有一件事,更可笑的緊!他家世兄賠嫁來的一個丫頭,他就配了姓嚴的管家了。那奴才看見衙門清淡,沒有錢尋,前日就辭了要去。虞老師從前並不曾要他一個錢,白白把丫頭配了他。他而今要領丫頭出去,要是別人,就要問他要丫頭身價,不知要多少。虞老師聽了這話說道:‘你兩口子出去也好,只是出去,房錢、飯錢都沒有。’又給了他十兩銀子,打發出去,隨即把他薦在一個知縣衙門裡做長隨。你說好笑不好笑?”杜少卿道:“這些做奴才的有甚么良心!但老人家兩次賞他銀子,並不是有心要人說好,所以難得。”當下留武書吃飯。
武書辭了出去,才走到利涉橋,遇見一個人,頭戴方巾,身穿舊布直裰。腰系絲絛,腳卞芒鞋,身上掮著行李,花白鬍須,憔悴枯槁。那人丟下行李,向武書作揖。武書驚道:“郭先生,自江寧鎮一別,又是三年,一向在那裡奔走?”那人道:“一言難盡!”武書道:“請在茶館裡坐。”當下兩人到茶館裡坐下。那人道:“我一向因尋父親,走遍天下。從前有人說是在江南,所以我到江南,這番是三次了。而今聽見人說不在江南,已到四川山里削髮為僧去了,我如今就要到四川去。”武書道:“可憐!可憐!但先生此去萬里程途,非同容易。我想西安府里有一個知縣,姓尤,是我們國子監虞老先生的同年,如令托虞老師寫一封書子去,是先生順路,倘若盤纏缺少,也可以幫助些須。”那人道:“我草野之人,我那裡去見那國於監的官府?”武書道:“不妨。這裡過去幾步就是杜少卿家,先生同我到少卿家坐著,我去討這一封書。”那人道:“杜少卿?可是那天長不應徵辟的豪傑么?”武書道:“正是。”那人道:“這人我倒要會他。”便會了茶錢,同出了茶館,一齊來到杜少卿家。
杜少卿出來相見作揖,問:“這位先生尊姓?”武書道:“這位先生姓郭,名力,字鐵山。二十年走遍天下,尋訪父親,有名的郭孝子。”杜少卿聽了這話,從新見禮,奉郭孝子上坐,便問:“太老先生如何數十年不知訊息?”郭孝子不好說。武書附耳低言,說:“曾在江西做官,降過寧王,所以逃竄在外。”杜少卿聽罷駭然。因見這般舉動,心裡敬他,說罷,留下行李,“先生權在我家住一宿,明日再行。”郭孝子道:“少卿先生豪傑,天下共聞,我也不做客套,竟住一宵罷。”杜少卿進去和娘子說,替郭孝子漿洗衣服,治辦酒肴款待他。出來陪著郭孝子。武書說起要問虞博士要書子的話來,杜少卿道:“這個容易。郭先生在我這裡坐著,我和正字去要書子去。”只因這一番,有分教:用勞用力,不辭虎窟之中;遠水遠山,又入蠶叢之境。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