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狹路逢仇


郭孝子在門外哭了一場,又哭一場,又不敢敲門。見天色將晚,自己想道:“罷!罷!父親料想不肯認我了!”抬頭看了,這庵叫做竹山庵。只得在半里路外租了一間房屋住下。次早,在庵門口看見一個道人出來,買通了這道人,日日搬柴運米,養活父親。不到半年之上,身邊這些銀子用完了,思量要到東山去尋蕭昊軒,又恐怕尋不著,耽擱了父親的飯食。只得左近人家傭工,替人家挑土、打柴,每日尋幾分銀子,養活父親,遇著有個鄰居住陝西去,他就把這尋父親的話,細細寫了一封書,帶與海月禪林的老和尚。
老和尚看了書,又歡喜,又欽敬他。不多幾日,禪林里來了一個掛單的和尚。那和尚便是響馬賊頭趙大,披著頭髮,兩隻怪眼,凶像未改。老和尚慈悲,容他住下。不想這惡和尚在禪林吃酒、行兇、打人,無所不為。首座領著一班和尚來稟老和尚道:“這人留在禪林里,是必要壞了清規,求老和尚趕他出去。”老和尚教他去,他不肯去,後來首座叫知客向他說:“老和尚叫你去,你不去,老和尚說:你若再不去,就照依禪林規矩,抬到後面院子裡,一把火就把你燒了!”惡和尚聽了,懷恨在心,也不辭老和尚,次日,收拾衣單去了。老和尚又住了半年,思量要到峨媚山走走,順便去成都會會郭孝子。辭了眾人,挑著行李衣缽,風餐露宿,一路來到四川。
離成都有百十多里路,那日下店早,老和尚出去看看山景,走到那一個茶棚內吃茶。那棚里先坐著一個和尚。老和尚忘記,認不得他了,那和尚卻認得老和尚,便上前打個問訊道:“和尚,這裡茶不好,前邊不多幾步就是小庵,伺不請到小庵里去吃杯茶?”老和尚歡喜道:“最好。”那和尚領著老和尚,曲曲折折,走了七八里路,才到一個庵里。那庵一進三間,前邊一尊迦藍菩薩。後一迸三間殿,並沒有菩薩,中間放著一個榻床。那和尚同老和尚走進庵門才說道:“老和尚!你認得我么?”老和尚方才想起是撣林里趕出去的惡和尚,吃了一驚,說道:“是方才偶然忘記,而今認得了。”惡和尚竟自己走到床上坐下,睜開眼道:“你今日既到我這裡,不怕你飛上天去!我這裡有個葫蘆,你拿了,在半里路外山岡上一個老婦人開的酒店裡,替我打一葫蘆酒來。你快去!”
老和尚不敢違拗,捧著葫蘆出去,找到山岡子上,果然有個老婦人在那裡賣酒。老和尚把這葫蘆遞與他。那婦人接了葫蘆,上上下下把老和尚一看,止不住眼裡流下淚來,便要拿葫蘆去打酒。老和尚嚇了一跳,便打個問訊道:“老菩薩,你怎見了貧僧就這般悲慟起來?這是甚么原故?”那婦人含著淚,說道:“我方才看見老師父是個慈悲面貌,不該遭這一難!”老和尚驚道:“貧僧是遭的甚么難?”那老婦人道:“老師父,你可是在半里路外那庵里來的?”老和尚道:“貧僧便是。你怎么知道?”老婦人道:“我認得他這葫蘆。他但凡要吃人的腦子,就拿這葫蘆來打我店裡藥酒。老師父,你這一打了酒去,沒有活的命了!”老和尚聽了,魂飛天外,慌了道:“這怎么處?我如今走了罷!”老婦人道:“你怎么走得?這四十里內,都是他舊日的響馬黨羽。他庵里走了一人,一聲梆子響,即刻有人捆翻了你,送在庵里去。”老和尚哭著跪在地下。“求老菩薩救命!”老婦人道:“我怎能救你?我若說破了,我的性命也難保。但看見你老師父慈悲,死的可憐,我指一條路給你去尋一個人。”老和尚道:“老菩薩,你指我去尋那個人?”老婦人慢慢說出這一個人來。只因這一番,有分教:熱心救難,又出驚天動地之人:仗劍立功,無非報國忠臣之事。畢竟這老婦人說出甚么人來,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