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高祖崩,呂太后使使召趙王,其相周昌令王稱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為不遣趙王。於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謁高后,高后怒而罵周昌曰:“爾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趙王,何?”昌既徵,高后使使召趙王,趙王果來。至長安月餘,飲藥而死。周昌因謝病不朝見,三歲而死。【集解】:徐廣曰:“謚悼也。”【索隱】:按:漢書列傳及表鹹言周昌謚悼,韋昭雲“或謚惠”,非也。漢書又曰“傳子至孫意,有罪,國除。景帝復封昌孫左車為安陽侯,有罪,國除。”
後五歲,【正義】:高后之年。高后聞御史大夫江邑侯趙堯高祖時定趙王如意之畫,乃抵堯罪,【集解】:徐廣曰:“呂后元年,國除。”以廣阿侯任敖為御史大夫。
任敖者,故沛獄吏。高祖嘗辟吏,【正義】:辟音避。吏系呂后,遇之不謹。任敖素善高祖,怒,擊傷主呂后吏。及高祖初起,敖以客從為御史,守豐二歲,高祖立為漢王,東擊項籍,敖遷為上黨守。陳豨反時,敖堅守,封為廣阿侯,食千八百戶。高后時為御史大夫。三歲免,【集解】:徐廣曰:“文帝二年,任敖卒,謚懿侯。曾孫越人,元鼎二年為太常,坐酒酸,國除。”駰案:漢書任敖孝文元年薨,徐誤也。【索隱】:此徐氏據漢書為說,而誤雲“二年”,裴駰又引任安書證,為得其實。【正義】:按:史記書表雲孝文二年卒,漢表又雲封十九年卒,計高祖十一年封,到文帝二年則十九年矣。而漢書誤,裴氏不考,乃雲徐誤,何其貳過也!以平陽侯曹窋為御史大夫。高后崩,與大臣共誅呂祿等。免,以淮南相張蒼為御史大夫。
蒼與絳侯等尊立代王為孝文皇帝。四年,丞相灌嬰卒,張蒼為丞相。
自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會天下初定,將相公卿皆軍吏。張蒼為計相時,緒正律歷。【集解】:文穎曰:“緒,尋也。或曰緒,業也。”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時本以十月為歲首,弗革。推五德之運,以為漢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正義】:姚察云:“蒼是秦人,猶用推五勝之法,以周赤烏為火,漢勝火以水也。”吹律調樂,入之音聲,及以比定律令。【集解】:如淳曰:“比謂五音清濁各有所比也。以定十二月律之法令於樂官,使長行之。”瓚曰:“謂以比故取類,以定法律與條令也。”【正義】:比音鼻,或音必履反,謂比方也。若百工,天下作程品。【集解】:如淳曰:“若,順也。百工為器物皆有尺寸斤兩,皆使得宜,此之謂順。”晉灼曰:“若,預及之辭。”索隱按:晉灼說以為“若預及之辭”為得也。至於為丞相,卒就之,故漢家言律歷者,本之張蒼。蒼本好書,無所不觀,無所不通,而尤善律歷。【集解】:漢書曰:“著書十八篇,言陰陽律歷事。”
張蒼德王陵。王陵者,安國侯也。及蒼貴,常父事王陵。陵死後,蒼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後敢歸家。
蒼為丞相十餘年,魯人公孫臣上書言漢土德時,其符有黃龍當見。詔下其議張蒼,張蒼以為非是,罷之。其後黃龍見成紀,於是文帝召公孫臣以為博士,草土德之歷制度,更元年。張丞相由此自絀,謝病稱老。蒼任人為中候,【集解】:張晏曰:“所選保任者也。”瓚曰:“中候,官名。”大為奸利,上以讓蒼,蒼遂病免。蒼為丞相十五歲而免。孝景前五年,蒼卒,謚為文侯。子康侯代,八年卒。子類【集解】:徐廣曰:“一作‘鴞’,音瞶。”代為侯,八年,坐臨諸侯喪後就位不敬,國除。【索隱】:案:漢書雲傳子至孫毅有罪,國除,今此雲康侯代,八年卒,子類代侯,則類即毅也,與漢書略同。
初,張蒼父長不滿五尺,及生蒼,蒼長八尺餘,為侯、丞相。蒼子復長。集解漢書雲長八尺。及孫類,長六尺餘,坐法失侯。蒼之免相後,老,口中無齒,食乳,女子為乳母。妻妾以百數,嘗孕者不復幸。蒼年百有餘歲而卒。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張【集解】:徐廣曰:“勇健有材力開張。”駰案: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腳蹋強弩張之,故曰蹶張。律有蹶張士”。索隱孟康云:“主張強弩。”又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蹋強弩張之,故曰蹶張。”蹶音其月反。漢令有蹶張士百人是也。從高帝擊項籍,遷為隊率。【索隱】:所類反。從擊黥布軍,為都尉。孝惠時,為淮陽守。孝文帝元年,舉故吏士二千石從高皇帝者,悉以為關內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戶。張蒼已為丞相,嘉遷為御史大夫。張蒼免相,【集解】:徐廣曰:“後二年八月。”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竇廣國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廣國賢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時大臣又皆多死,餘見無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為丞相,因故邑封為故安侯。【正義】:今易州界武陽城中東南隅故城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