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九十

孫長卿 周沆 李中師 羅拯 馬仲甫 王居卿 孫構 張詵 蘇寀 馬從先 沈遘(弟遼 從弟括) 李大臨 呂夏卿 祖無擇 程師孟 張問(陳舜俞 樂京 劉蒙附)苗時中 韓贄 楚建中 張頡 盧革(子秉)

孫長卿,字次公,揚州人。以外祖朱巽任為秘書省校書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隨所取浮圖像入見。仁宗方權聽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對,欲留侍東宮,辭以母疾。詔遷官知楚州糧料院。郡倉積米五十萬,陳腐不可食,主吏皆懼法,毋敢輕去,長卿為酌新舊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軍營壞,或言某眾將叛,洛中譁然。長卿馳諭之曰:"天雨敗屋廬,未能葺,汝輩豈有欲叛意,得無有乘此動吾軍者邪?"推首惡一人誅之,留宿其所,眾遂定。詔汰三陵奉先卒,汰者群噪府下,長卿矯制使還,而具言不可汰之故,朝廷為止。知和州,民訴人殺弟,長卿察所言無理,問其資,曰:"上等也。""家幾人?"曰:"惟此弟爾。"曰:"然則汝殺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提點益州路刑獄,歷開封鹽鐵判官、江東淮南河北轉運使、江浙荊淮發運使。歲漕米至八百萬,或疑其多,長卿曰:"吾非欲事羨贏,以備飢歲爾。"議者謂楚水多風波,請開盱眙河,自淮趣高郵,長卿言:"地阻山迴繞,役大難就。"事下都水。調工數百萬,卒以不可成,罷之。時又將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長卿議,長卿曰:"本祖宗榷茶,蓋將備二邊之糴,且不出都內錢,公私以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邊糴什一,國用耗矣。"乃條所不便十五事,不從。

改陝西都轉運使。逾年,知慶州。州據險高,患無水,蓋嘗疏引澗谷汲城中,未幾復絕。長卿鑿百井,皆及泉。泥陽有羅川、馬嶺,上構危棧,下臨不測之淵,過者惴恐。長卿訪得唐故道,闢為通塗。加集賢院學士、河東都轉運使,拜龍圖閣直學士、知定州。

熙寧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倉庾皆隤,長卿盡力繕補。神宗知其能,轉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

長卿無文學,而長於政事,為能臣。性潔廉,不以一毫取諸人。定州當得園利八十萬,悉歸之公。既沒,詔中使護其喪歸葬。

周沆,字子真,青州益都人。第進士,知渤海縣。歲滿,縣人請留,既報可,而以親老求監州稅。通判鳳翔,初置轉運判官。沆使江西,求葬親,改知沂州。歷開封府推官。

湖南蠻唐、盤二族寇暴,殺居民,官軍數不利,以沆為轉運使。沆言:"蠻驟勝方驕,未易鬥力,宜須秋冬進兵。且其地險氣毒,人驍悍,善用釒延盾,北軍不能確。請選邕、宜、融三州卒三千人習知山川技藝者,徑搗其巢,布余兵絡山足,出則獵取之。俟其勢窮力屈,乃可順撫。"朝廷用其策,二族皆降。加直史館、知潭州。他道兵來戍者,率兩期乃代,多死瘴癘,沆清以期為斷,戍人便之。

徙河東轉運使。民盜鑄鐵錢,法不能禁,沆高估錢價,鑄者以無利,自息。入為度支副使。

儂智高亂定,仁宗命安撫廣西,諭之曰:"嶺外地惡,非賊所至處,毋庸行。"對曰:"君命,仁也;然遠民罹塗炭,當布宣天子德澤。"遂往,遍行郡邑。民避寇棄業,吏用常法,滿半歲則聽人革佃。沆曰:"是豈與凶年詭征役者同科?"奏申其期。擢天章閣待制、陝西都轉運使,改河北。

李仲昌建六塔河之議,以為費省而功倍。詔沆行視,沆言:"近計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萬工,用薪芻千六百萬;今才用功一萬,薪芻三百萬。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蓋仲昌先為小計,以來興役爾。況所規新渠,視河廣不能五之一,安能容受?此役若成,河必泛溢,齊、博、濱、棣之民其魚矣。"既而從初議,河塞複決,如沆言。

又徙河東轉運使,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慶州,召知通進銀台司、判太常寺。英宗既即位,契丹賀乾元節使至,沆館客,欲取書柩前,使者以非典故,不可。沆折之曰:"昔貴國有喪,吾使至柳河即反,今聽於几筵達命。恩禮厚矣,尚何雲?"使者立授書。朝廷未知契丹主年,沆乘間雜他語以問,得其實,使者悔之曰:"今復應兄事南朝矣。"

進樞密直學士、知成德軍。俗方棄親事佛。沆閱按,斥數千人還其家。以戶部侍郎致仕,卒,年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