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八十八

常秩 鄧綰(子洵武) 李定 舒 亶 蹇周輔(子序辰) 徐鐸 王廣淵(弟臨)王陶 王子韶 何正臣 陳繹

常秩,字夷甫,潁州汝陰人。舉進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經術著稱。嘉祐中,賜束帛,為潁州教授,除國子直講,又以為大理評事;治平中,授忠武軍節度推官、知長葛縣,皆不受。

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辭。熙寧三年,詔郡"以禮敦遣,毋聽秩辭"。明年,始詣闕,帝曰:"先朝累命,何為不起?"對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閭巷。今陛下嚴詔趣迫,是以不敢不來,非有所決擇去就也。"帝悅,徐問之:"今何道免民於凍餒?"對曰:"法制不立,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日大患也。臣才不適用,願得辭歸。"帝曰:"既來,安得不少留?異日不能用卿,乃當去耳。"即拜右正言、直集賢院、管幹國子監,俄兼直舍人院,遷天章閣侍講、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諫職,復乞歸,改判太常寺。

七年,進寶文閣待制兼侍讀,命其子立校書崇文院。九年,病不能朝,提舉中太一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還潁。十年,卒,年五十九,贈右諫議大夫。

秩平居為學求自得。王回,里中名士也,每見秩與語,輒欿然自以為不及。歐陽修、胡宿、呂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皆稱薦之。翕然名重一時。

初,秩隱居,既不肯仕,世以為必退者也。後安石為相更法,天下沸騰,以為不便,秩在閭閻,見所下令,獨以為是,一召遂起。在朝廷任諫爭,為侍從,低首抑氣,無所建明,聞望日損,為時譏笑。秩長於《春秋》,至斥孫復所學為不近人情。著講解數十篇,自謂"聖人之道,皆在於是"。及安石廢《春秋》,遂盡諱其學。

立,始命為天平軍推官,秩死,使門人趙沖狀其行,云:"自秩與安石去位,天下官吏陰變其法,民受塗炭,上下循默,敗端內萌,莫覺莫悟。秩知其必敗。"紹聖中,蔡卞薦立為秘書省正字、諸王府說書侍講,請用為崇政殿說書,得召對,又請以為諫官。卞方與章惇比,曾布欲傾之,乘間為哲宗言立附兩人,因暴其行狀事,以為詆毀先帝。帝亟下史院取視,言其不遜,以責惇、卞,惇、卞懼,請貶立,乃黜監永州酒稅。

鄧綰,字文約,成都雙流人。舉進士,為禮部第一。稍遷職方員外郎。熙寧三年冬,通判寧州。時王安石得君專政,條上時政數十事,以為宋興百年,習安玩治,當事更化。又上書言:"陛下得伊、呂之佐,作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聖澤。以臣所見寧州觀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觀之,知天下皆然。誠不世之良法,願勿移於浮議而堅行之。"其辭蓋媚王安石。又貽以書頌,極其佞諛。

安石薦於神宗,驛召對。方慶州有夏寇,綰敷陳甚悉。帝問安石及呂惠卿,以不識對。帝曰:"安石,今之古人;惠卿,賢人也。"退見安石,欣然如素交。宰相陳昇之,馮京以綰練邊事,屬安石致齋,復使知寧州。綰聞之不樂,誦言:"急召我來,乃使還邪?"或問:"君今當作何官?"曰:"不失為館職。""得無為諫官乎?"曰:"正自當爾。"明日,果除集賢校理、檢正中書孔目房。鄉人在都者皆笑且罵,綰曰:"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

尋同知諫院。獻所著《洪範建極錫福論》,帝曰:"《洪範》,天人、自然之大法,朕方欲舉而措諸天下,矯革眾敝。卿當堲淫朋比德之人,規以助朕。"綰頓首曰:"敢不力行所學,以奉聖訓。"明年,遷侍御史知雜事、判司農寺。

時常平、水利、免役、保甲之政,皆出司農,故安石藉綰以威眾。綰請先行免役於府界,次及諸道。利州路歲用錢九萬六千緡,而轉運使李瑜率三十萬,綰言:"均役本以裕民,今乃務聚斂,積寬餘,宜加重黜。"富弼在亳,不散青苗錢,綰請付吏究治。畿縣民訴助役,詔詢其便否兩行之,綰與曾布輒上還堂帖。中丞楊繪言未聞司農得繳奏者,不報。凡呂公著、謝景溫所置推直官、主簿,悉罷去之,而引蔡確、唐坰為御史。

五年春,擢御史中丞。國朝故事,未有台雜為中丞者,帝特命之。又加龍圖閣待制。建言:"頃時御史罷免,猶除省府職司,蓋厥初選用既審,則議論雖不合,人材亦不可遺,願籍前後諫官、御史得罪者姓名,以次甄錄,使於進退間與凡僚稍異,則思竭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