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四



允讓薨,以允寧子宗諤襲虢國公。至熙寧三年,以宗肅嗣封魯國公。宗肅,亦允寧子也。子仲先嗣。徽宗即位,改封魯王為商王,詔曰:"宗室諸王追封大國,其世襲子孫尚仍舊國,甚未稱正名之意。如魯王改封商王,其子尚襲魯國之類。基令大宗正司改正。"制以寧遠軍節度使、魯國公仲先改封商國公。

允寧字德之,性至孝,因父感疾,恍惚失常。既而嗜學,尤喜讀唐史,通知近朝典故,工虞世南楷法,真宗賜詩激賞之。又善射,嘗侍身後苑,屢破的,賜金帶器幣。初授右千牛衛將軍,四遷右武衛,歷唐州團練、潁州防物、同州觀察使,進彰信軍節度觀察留後、武定軍節度使。景祐元年卒,贈太尉、信安郡王,謚僖簡。子宗諤、宗敏、宗孟、宗肅。

宗諤封虢國公,官累集慶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封豫章郡王。乞比外使相給奉,仁宗以非兼侍中,令詰主吏,宗諤上章自陳,於是御史張商英劾其招權立威等罪,坐落平章事。英宗即位,還所奪。元豐五年薨,贈太尉、韓王。太常謚榮孝,上省集議駁之,改榮恭,僕射王珪復駁之,遂謚榮思。

宗肅封魯國公。兄宗諤嘗亡寶器,意宗肅家人子竊之,宗肅曰:"吾廉,不足取信兄弟如此乎?"立償其直。宗諤愧不取,乃施諸僧。久之器得,宗肅不復言。元豐五年,終安化軍留後,以嘗從英宗入慶寧,優贈鎮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北海郡王。

宗敏終右千牛衛大將軍、文州刺史,贈趙州觀察使、會稽侯。頗涉書傳。緣郊恩建請封所生母範氏,宗室子得封所生母,自宗敏始。

越文惠王元傑字明哲,初名德和。太平興國八年出閣,改名。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端拱初,加兼侍中、成都尹、劍南東西川節度。淳化中,徙封吳王,領揚潤大都督府長史、淮南鎮江軍節度使。至道二年,改揚州大都督、淮南忠正軍節度。真宗即位,授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徐州大都督、武寧泰寧等軍節度使,改封袞王。鹹平中,再郊祀,皆為終獻,加守太保。六年七月暴薨,年三十二。

元傑穎悟好學,善屬詞,工草、隸、飛白,建樓貯書二萬卷,及為亭榭游息之所。嘗作假山,既成,置酒召僚屬觀之。翊善姚坦獨頫首不視,元傑強之,坦曰:"坦見血山,安得假山。"言州縣鞭撻微民,以取租稅,假山實租稅所為耳。語見《姚坦傳》中。

及薨,真宗聞之震悼,不俟旦,步及中禁門,乃乘輦臨視,哀動左右,廢朝五日。贈太尉、尚書令,追封安王,諡文惠,後改邢王,後改陳王。無子。仁宗以恭憲王之孫、允言子宗望為之後。

宗望字子國,終右武衛大將軍、舒州防禦使,贈安化軍節度使觀察留後、高密郡公。仁宗嘗御延和殿試宗子書,以宗望為第一;又常獻所為文,賜國子監書,及以塗金紋羅御書"好學樂善"四字賜之。即所居建御書閣,帝為題其榜。

子仲邠嗣。熙寧三年,與商恭靖王孫宗肅等同日封陳國公。官至陳州觀察使。卒,謚良僖。

子士關嗣。父卒,徒行護喪數百里,路人嗟惻。卒,贈陳州觀察使。徽宗即位,改封陳王為越王。

鎮恭懿王元偓字希道。端拱元年出閣,授檢校太保、左衛上將軍,封徐國公。至道二年,拜洪州都督、鎮南軍節度使。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封彭城郡王。俄加檢校太傅,改鎮靜難、彰化,進封寧王。郊祀、東封,悉為亞獻,禮成,授檢校太尉兼侍中、護國鎮國等軍節度。

三年,文武官詣闕請祠后土,元偓以領節帥亦奏章以請,詔許之。將行,命為河、華管內橋道頓遞使。明年,車駕入境,元偓奏方物、酒餼、金帛、茗藥為貢,儀物甚盛。至河中,與判府陳堯叟分導乘輿度蒲津橋。上登鄭丘亭,目元偓曰:"橋道頓置嚴謹,爾之力也。"元偓頓首謝。及還,加中書令,領成德、安國等軍節度,改封相王。五年,加守太傅。

真宗自即位以來,屢以學術勖宗子。元偓首冠藩戚,益自修勵,上每制篇什,必令屬和。一日,謂宰相曰:"朕每戒宗子作詩習射,如聞頗精習,將臨觀焉。"因幸元官偓邸第,宴從官,宮僚畢會,賦七言詩。元偓奉觴上壽,賜襲衣、金帶、器幣、緡錢,又與宗室射於西南亭,日晡,從官退,上獨以中官從,幸元侢、元儼宮,復宴元偓宮,如家人禮,夜二鼓而罷。六年,進位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