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四



八年七月,以榮王宮火,徙元偓宮於景龍門外,車駕臨幸。是冬,加兼尚書令。天禧元年二月,換成德、鎮寧二鎮,進封徐王。二年春,宮邸遺燼,燔舍數區,元偓驚悸,暴中風眩薨,年四十二。帝臨哭,廢朝五日,贈太師、尚書令、鄧王,贈謚恭懿。

元偓姿表偉異,厚重寡言,曉音律。後改封密王,又改王蘇。治平中,追封韓王。

子允弼,八歲召入禁中,令皇子致拜,允弼不敢當。御樓觀酺,得與王子並坐。皇子即位,是為仁宗。允弼累遷武寧軍節度使兼侍中,判大宗正事,封北海郡王。"英宗時,拜中書令,徙王東平。神宗即位,拜太保、鳳翔雄武軍節度使,朝朔望。熙寧二年,丁母憂,悲痛不勝喪,固辭起復。母葬有日而允弼病篤,顧諸子以不得終大事為恨。薨,帝臨哭之慟,輟朝三日,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相王,謚孝定。

允弼性端重,時然後言。諸宮增學官員,允弼已貴,猶日至講席,延伴讀官讀《孟子》一節。領宗正三十年,與濮安懿王共事,相友愛,為宗屬推敬。

子宗繢,襲祖恭懿王封為韓國公。卒,贈南康郡王,謚良孝。宗繢弟宗景,以相州觀察使同知大宗正事。神宗以其父允弼司宗久,故複選用之。宗景事母孝,居喪如不能勝。居第火冒,急赴家廟,不恤其他,火亦不為害。元祐中,累遷彰德軍節度、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空,封濟陰郡王。宗景喪其夫人,將以妾繼室,先出之於外,而托為良家女且納焉。坐奪開府,既而還之。紹聖四年薨,年六十六,贈太師、循王,謚曰思。

宗繢既卒,子仲歷嗣,自平川節度使徙劍南西川。徽宗改封韓王為鎮王。

楚恭惠王元侢字令聞,七歲授檢校太保、右衛上將軍、涇國公。久之,領鄂州都督、武昌軍節度使。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安定郡王,進檢校太傅。景德二年,郊祀,遷宣德、保寧兩鎮,進封舒王。大中祥符初,封泰山,加檢校太尉兼侍中,移平江、鎮江軍。從祀汾陰,加兼中書令,改鎮南、寧國軍節度使。五年,拜太保。自景德後,每有大事,皆為終獻。

元侢體素羸多病,上幸真源,時已被疾,懇求扈從。至鹿邑疾甚,肩輿先歸。車駕還,臨問數四。七年,薨,年三十四。廢朝五日,贈太尉、尚書令,追封曹王,謚恭惠。後改封華王、蔡王。有集三卷、筆札一卷,上為制序,藏之秘閣。子允則,官至右千牛衛大將軍卒。

先是,諸王子授官,即為諸衛將軍,余以父官及族屬親疏差等。天禧元年,令宗正卿趙安仁議為定製。安仁請以宣祖、太祖、太宗孫初蔭授將軍,曾孫授右侍禁,玄孫授右班殿直,內父爵高者聽從高蔭,其事緣特旨者不以為例。詔中書、門下、樞密院參定行之。

允則無子,以平陽懿恭王之子宗達為後。熙寧三年,襲封蔡國公。鄰家失火,盜因為奸,竊宗達所服帶,既而得之,且知其主名,貸不問。浚井得鏹,復投之。官累武信軍留後。薨,贈安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高密郡王。子仲約嗣。徽宗即位,改封蔡王為楚王。

周恭肅王元儼,少奇穎,太宗特愛之。每朝會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儼早出宮,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宮中稱為"二十八太保",蓋元儼於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檢校太保、左衛上將軍,封曹國公。明年,為平海軍節度使,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檢校太傅,封廣陵郡王。封泰山,改昭武、安德軍節度使,進封榮王;祀汾陰,加兼侍中,改鎮安靜、武信,加檢校太尉;祠太清宮,加兼中書令。坐侍婢縱火,延燔禁中,奪武信節,降封端王,出居故駙馬都尉石保吉第。每見帝,痛自引過,帝憫憐之。尋加鎮海、安化軍節度使,封彭王,進太保。仁宗為皇子,加太傅。歷橫海永清保平定國節度、陝州大都督,改通王、涇王。仁宗即位,拜太尉、尚書令兼中書令,徙節鎮安、忠武,封定王,賜贊拜不名,又賜詔書不名。天聖七年,封鎮王,又賜劍履上殿。明道初,拜太師,換河陽三城、武成節度,封孟王,改永興鳳翔、京兆尹,封荊王,遷雍州、鳳翔牧。景祐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荊南、淮南節度大使,行荊州、揚州牧,仍賜入朝不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