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四



元儼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藥,晨夕盥潔焚香以禱,至憂念不食。母喪,哀戚過人。平生寡嗜欲,惟喜聚書,好為文詞,頗善二王書,工飛白。

仁宗沖年即位,章獻皇后臨朝,自以屬尊望重,恐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闔門卻絕人事,故謬語陽狂,不復預朝謁。及太后崩,仁宗親政,益加尊寵,凡有請報可,必手書謝牘。方陝西用兵,上所給公用錢歲五十萬以助邊費,帝不欲拒之,聽入其半。嘗問翊善王渙曰:"元昊平未?"對曰:"未也。"曰:"如此,安用宰相為。"聞者畏其言。

慶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陳、楚之地尤甚。占者曰:"憂在大臣。"既而元儼病甚。上憂形於色,親至臥內,手調藥,屏人與語久之,所對多忠言。賜白金五千兩,固辭不受,曰:"臣羸憊且死,將重費家國矣。"帝為嗟泣。明年正月薨,贈天策上將軍、徐袞二州牧、燕王,謚恭肅。比葬,三臨其喪。詔以元儼墨跡及所為詩分賜宰臣,余藏秘閣。

子十三人:允熙、允良、允迪、允初,余皆早卒。熙寧中,以允良子宗絳嗣封吳國公。徽宗改封吳王為周王。

允熙終右監門衛將軍、滁州刺史,贈博州防禦使、博平侯。

允良歷五節度,領寧海、平江兩軍,封華原郡王,改襄陽,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侍中,至太保、中書令。好酣寢,以日為夜,由是一宮之人皆晝睡夕興。薨,贈定王,有司以其反易晦明,謚曰榮易。

允迪累官耀州觀察使。居父喪不哀,又嘗宮中為優戲,為妻昭國夫人錢氏所告。制降右監門衛大將軍,絕朝謁,錢氏亦度為洞真道士。

允初,初名允宗,勤於朝會,雖風雨不廢。未嘗問財物厚薄,惟誦佛書,人以為不慧。累遷寧國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治平元年卒,贈中書令、博平郡王。無子。英宗臨奠,以允初後事屬其兄允良,乃以允成孫仲連為之後。

崇王元億,早亡,追賜名,封代國公。治平中,封安定郡王。徽宗即位,加封崇王。

真宗六子:長溫王禔,次悼獻太子祐,次昌王祗,次信王祉,次欽王祈,次仁宗。禔、祗、祈皆蚤亡,徽宗賜名追封。

悼獻太子祐,母曰章穆皇后。鹹平初,封信國公。生九年而薨,追封周王,賜謚悼獻。仁宗即位,贈太尉、中書令。明道二年,追冊皇太子。

仁宗三子:長楊王昉,次雍王昕,次荊王曦,皆早亡。徽宗時改封。

濮安懿王允讓字益之,商王元份子也。天資渾厚,外莊內寬,喜慍不見於色。始為右千牛衛將軍。周王祐薨,真宗以綠車旄節迎養于禁中。仁宗生,用簫韶部樂送還邸。官衛州刺史。仁宗即位,授汝州防禦使,累拜寧江軍節度使。上建睦親宅,命知大宗正寺。宗子有好學,勉進之以善,若不率教,則勸戒之,至不變,始正其罪,故人莫不畏服焉。慶曆四年,封汝南郡王,拜同平章事,改判大宗正司。嘉祐四年薨,年六十五,贈太尉、中書令,追封濮王,謚安懿。仁宗在位久無子,乃以王第十三子宗實為皇子。仁宗崩,皇子即位,是為英宗。

治平元年,宰相韓琦等奏:請下有司議濮安懿王及譙國夫人王氏、襄國夫人韓氏、仙遊縣君任氏合行典禮。詔須大祥後議之。

二年,乃詔禮官與待制以上議。翰林學士王珪等奏曰:

謹按《儀禮喪服》:"為人後者"《傳》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為所後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謂皆如親子也。又"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傳》曰::"何以期?不二斬,持重於大宗,降其小宗也。"為人後者為其昆弟"《傳》曰:"何以大功?為人後者降其昆弟也。"

先王制禮,尊無二上,若恭愛之心分於彼,則不得專於此故也。是以秦、漢以來,帝王有自旁支入承大統者,或推尊其父母以為帝後,皆見非當時,取議後世,臣等不敢引以為聖朝法。

況前代入繼者,多宮車晏駕之後,援立之策或出臣下,非如仁宗皇帝年齡未衰,深惟宗廟之重,祗承天地之意,於宗室眾多之中,簡推聖明,授以大業。陛下親為先帝之子,然後繼體承祧,光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