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安慶直(四。太原一,潞三。太平興國四年,遷雲、朔及河東歸明安慶民分屯並、潞等州,給以土田。雍熙四年立。)

三部落(指揮一。太原。太平興國四年,親征幽州,遷雲、朔、應等州部落於并州,因立。)

清朔(指揮四。西京二,許、汝各一。太平興國四年,遷雲、朔州民於內地,得自置馬以為騎兵,謂之家戶馬。雍熙四年立。)

擒戎(指揮五。西京、許各二,汝一。太平興國四年,遷雲、朔州民於西京、許汝等州,給以土田,充家戶馬。端拱二年立。)

新安內員僚直(五。端拱二年,成德軍節度使田重進言;"易州靜砦兵先屯鎮州,賊陷勇陷谷,盡俘其家,請以其軍備宿衛。"因而立此直。後廢,天聖后無。)

散祗候(左右班二。天聖前無。)

步斗(指揮六。尉氏、太康各一,蔡四。慶曆中增置,天聖前無。)

步軍

御龍直(左右二。舊號簇御馬直,太平興國二年改為簇御龍直,後改今名。)

御龍骨朵子直(左右二。舊號骨釒朵子直,太平興國二年改為御龍散手直,後改今名。)

御龍弓箭直(五。選天武諸軍材貌魁傑者充。)

御龍弩直(五。)

天武(並寬衣、釒屈直、左射,總指揮三十四。京師三十三,鹹平一。)

神勇(上下共二十一指揮。乾德中,揀閱諸軍壯實而大體者立為雄威。太平興國二年,改為雄勇。雍熙四年改今名。淳化四年,選武藝超絕者立為上神勇,以備擒盜。)

宣武(上下共二十指揮。京師。太平興國二年,並效節、忠猛二軍立,又選諸軍及鄉兵增之。至道二年,又選軍頭司步直善用槍槊掉刀者立殿前步直,後廢。)

虎翼(太平興國中,揀雄武弩手立為上鐵林,又於雄武、定遠、寧勝床子弩手、飛山雄武等軍選勁兵以增其數。雍熙四年,改分左右四軍。淳化四年,選本軍精銳者為上虎翼,以備禽盜。鹹平二年,並廣勇軍隸之。大中祥符六年,詔在京諸軍選江、淮士卒善水者習戰於金明池,立為虎翼水軍。舊指揮六十二,景德中增六。京師。)

雄勇(舊號雄威,太平興國二年改今名。雍熙四年,改神勇,復於本軍選退入次等者為之。舊指揮五,至和五年增為八。鹹平三,鄆二,許、鄭、滑各一。)

廣德(開寶四年,平廣南,以其兵隸殿前司,次等隸八作司,闕則選廣南諸州兵補之。雍熙三年,選八作司之強壯者為揀中。總指揮十。鹹平、尉氏、陽武、河陽、滄、鞏、白波各一,西京三。)

廣勇(淳化二年,選神射、鞭箭、雄武、效忠等軍強壯善射者立為廣武,大中祥符二年改今名。舊指揮二十三,慶曆中增為四十三,每指揮十為一軍。京師五,陳留二十二,鹹平、東明、太原、胙城、南京各二,襄邑、陽武、鄆各一,滑三。)

廣捷(舊名左右平遠,建隆二年改。鹹平五年,又選廣德、神威等軍教以標槍旁牌補之。舊指揮五,景祐中增五,明道中增十,慶曆增三十六,總五十六。陳留八,鹹平六,雍丘四,襄邑、尉氏、許各三,太康、扶溝、南京、亳、河陰、潁、寧陵各二,陳六,滑、曹、鄧、蔡、廣濟、谷熟、永城、襄城、葉各一。)

雄威(雍熙四年,選神勇兵退入第二等立為神威,後改今名。指揮十。考城、襄邑、陳留各一,南京四,陳二。)

宣威(雍熙四年,選神勇、宣武兵退入次等者立。上下指揮二。鹹平、襄邑各一。)

龍騎(建隆間以諸道招致及捕獲群寇立,號有馬步人,見陣即步斗。淳化三年,選本軍年多者為帶甲剩員。鹹平以後,又以本軍及龍猛退兵增之。舊指揮八,康定中,取配隸充軍者增置為指揮二十,分三軍。京師四,尉氏、雍丘、鹹平、鄭各二,南京、陳、蔡、河陽、潁、單、四波各一。)

神射(兩浙州兵,舊號腰弩。雍熙四年改今名。淳化元年,部送闕下,選其強者為廣武,次等復為本軍。指揮五。陳留三,雍丘二。)

步斗(雍熙三年,選諸州廂軍之壯勇者立,後廢。此下二軍,天聖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