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金吾牙門第一門。牙門旗四,次監門使臣六,分左右,騎。(孝宗省旗為二,監門為三。)金吾細仗。青龍旗一,左,白虎旗一,右;五嶽神旗五,分前、中、後、左、右,為三列;五方神旗五,陳列亦如之。五方龍旗二十五,相間為五隊,每隊赤前、黃中、黑後、青左、白右。五方鳳旗二十五,相間為五隊,陳列亦如之。五嶽旗在左,五方旗在右;五龍旗在左,五鳳旗在右;四瀆旗,江、淮在左,河、濟在右;押二人,分左右,騎。(孝宗五龍、五鳳旗止各一隊,共省四十旗,余同。)

八寶輿。鎮國神寶左,受命之寶右;皇帝之寶左,天子之寶右;皇帝信寶左,天子信寶右;皇帝行寶左,天子行寶右,為四列。每寶一輿,每輿一香案,輿、案前燭罩三十二。引寶職掌八人,侍寶官一人,內外符寶郎各二人,扈衛一百人。碧襴二十人,夾扈衛之外。(孝宗省碧襴為十二,余同。)

殿中傘扇、輿輦。方傘二,(孝宗省一。)朱團扇四,(孝宗省二。)金吾四色官六人,(孝宗省為二。)押仗二人,騎,金甲二人,執鉞,進馬官四人,騎,千牛衛大將軍一人,(孝宗省之。)千牛衛將軍八人,(孝宗省為二。)金吾引駕官二人,導駕官四人,並騎導。大傘二,(孝宗省一。)鳳扇四,(孝宗省二。)夾傘而行。(前同。)腰輿一,鳳扇十六,夾輿。(孝宗省為四。)華蓋二,排列官一人,香鐙一,火燎一,小輿一,逍遙子,平輦。

駕前諸班直。駕頭、鳴鞭、誕馬、燭罩三百三十人。(孝宗省為二百一十人。)前驅都下親從官一百五十人,(孝宗省為四十五人。)東西班六人,(孝宗省為二十二人約攔。)殿前指揮使四十人,東第三班長入祗候五十二人,班直主首九人,(孝宗省為三人。)茶酒新舊班一百六人,(孝宗省為四十四人。)開道旗一,纛一十二,鈞容直二百七十人,(架回則作樂。孝宗乾道元年省之,乾道六年以後再用。)吉利旗五,五方龍旗五,龍旗二十,(孝宗省之。)門旗六十,(孝宗省為三十。)殿前指揮使、引駕骨朵子直四十人。(分左右,夾門旗外。)駕頭,駕頭下天武官二十二人,(孝宗省為十七人。)都下親從一十六人,(孝宗省為八人。)茶酒班執從物殿侍二十二人,又都下親從二十二人,(孝宗省為十七人。)劍六人,(孝宗省為三人。)麋旗一,人員一,(孝宗省之。)殿前指揮使、行門二十二人,鳴鞭十二人。(孝宗增為一十四人。)次御龍直百二十人,(孝宗省為八十六人。)快行五十人,日、月、麟、鳳旗各一,青龍、白龍、赤龍、黑龍旗四,人員二,引駕千牛上將軍一人。

玉輅奉宸隊。分左右,充禁衛,圍子八重:崇政殿親從圍子二百人,為第一重;(從里數出。)御龍直二百五十人,為第二重;崇政殿親從外圍子二百五十人,為第三重;御龍直、骨朵子直二百五十人,為第四重;御龍弓箭直二百五十人,為第五重;御龍弩直二百五十人,為第六重;禁衛天武二百五十人,為第七重;都下親從圍子三百人,為第八重。(孝宗以上並同。)天武約攔二百人,(孝宗省作百八十八人。)在禁衛圍子外,編排禁衛行子二十一人,快行五十九人,(孝宗省為四十二。)管押相視御龍四直八人,(孝宗省為四人。)照管行子御龍四直二十四人,(孝宗省為八人。)天武六人,(孝宗省之。)禁衛內攔前崇政殿親從三十二人。(孝宗省作二十五人。)

駕後部。扇筤,大黃龍旗一。駕後樂:東西班三十六人,鈞容直三十一人,並騎。(孝宗此下增招箭班三十四人。)扇筤,扇筤下天武二十二人,(孝宗省作一十七人。)都下親從十六人,(孝宗省作八人。)茶酒班執從物五十人,騎。(孝宗省為三十人。)

大輦。輦下應奉並人員合六百一十四人,分五番;(孝宗乾道元年省之,六年以後復設。)御馬十疋,為五重。

持鈒後隊。神勇都指揮使二人,騎,重輪旗二人,大傘二,(孝宗省為一。)朱團扇八,(孝宗省為四。)鳳扇二,小雉扇二十二,(孝宗省鳳扇,而減雉扇為六。)華蓋二,(孝宗省為一。)俾倪十二,(孝宗省為六。)御刀六,玄武幢一,絳麾二,叉、細槊十二,(孝宗省為六。)驍騎都指揮使一人,騎,(總領大角。)大角四十。(孝宗省為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