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太常後部鼓吹。鼓吹丞二人,典吏四人,(孝宗省為三人。)管轄指揮使一人,羽葆鼓六,歌工二十四,拱宸管十二,簫三十六,笳二十四,鐃鼓六,小橫吹六十,笛十二,觱栗十二,帥兵官十人。(孝宗歌工十八,拱宸管十二,簫十八,笳二十四,鐃鼓六,笛十八,節鼓一,小橫吹三十,觱栗十八,桃皮觱栗十二,羽葆鼓吹六,帥兵官八人。)

黃麾幡一,(中道。)金輅、象輅、革輅、木輅各一,每輅誕馬各六在輅前,駕士各百五十四人。(乾道元年省之,六年以後復用。)掩後隊。(中道。)宣武都指揮使二人,大戟、刀盾、弓矢、槊各十五。

金吾牙門第二門。(中道。)牙門旗四,分左右,(孝宗省之。)監門使臣六,分左右,騎。(孝宗省為三。)玄武隊。(並騎。中道。)虎翼都指揮使一人,犦槊二,玄武旗一,槊、弓矢各十,(孝宗並省為五。)弩五。外仗。(分左右道,以夾中道儀仗。)清游隊。(並騎。)白澤旗二,捧日指揮使二,弩四,弓矢十,槊十六。左、右金吾十六,騎。天武都頭二人,弩八,弓矢十二,槊十二。(孝宗弩、弓矢、槊並省為六。)佽飛隊。(並騎。)拱聖指揮使二,虞候佽飛二十,鐵甲佽飛十二。前隊殳仗。都頭六人,騎,殳、叉六十。後隊殳仗。都頭四人,騎,殳、叉四十。

前部馬隊。第一隊,捧日都指揮使二人,角、斗、亢、牛旗各一,弩四,弓矢十,槊八;第二隊,捧日都指揮使二人,氐、女、房、虛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一隊;第三隊,天武都指揮使二人,心、危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二隊;第四隊,天武都指揮使二人,尾、室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三隊;第五隊,拱聖指揮使二人,箕、壁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四隊;第六隊,拱聖都指揮使二人,奎、井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五隊;第七隊,神勇都指揮使二人,婁、鬼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六隊;第八隊,神勇都指揮使二人,胃、柳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七隊;第九隊,驍騎都指揮使二人,昴、星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八隊;第十隊,宣武都指揮使二人,畢、張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九隊;第十一隊,虎翼都指揮使二人,觜、翼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十隊;第十二隊,廣勇都指揮使二人,參、軫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十一隊。(孝宗省為七隊,二十八宿旗每隊四,弓矢、槊每隊六,余同。)

步甲前隊。第一隊,捧日指揮使、都頭各二人,騎,(下同。)鶡雞旗二,青鍪甲、刀盾二十;(孝宗刀盾省為十二,下並同。)第二隊,捧日指揮使、都頭,貔旗,朱鍪甲、刀盾;第三隊,天武指揮使、都頭,萬年連理木旗,黃鍪甲、刀盾;第四隊,天武指揮使、都頭,芝禾並秀旗,白鍪甲、刀盾;第五隊,拱聖指揮使、都頭,祥鶴旗,黑鍪甲、刀盾;第六隊,拱聖指揮使、都頭,犀旗,黃鍪甲、刀盾。(孝宗改黃鍪甲為青鍪甲,余並同。)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一門。牙門旗四,分左右。監門使臣八人,並騎。(孝宗旗省為二,使臣省為四人。)步甲前隊第七隊,神武指揮使、都頭,鶡雞旗,青鍪甲、刀盾;第八隊,神武指揮使、都頭,麟旗,朱鍪甲、刀盾;第九隊,驍騎指揮使、都頭,白狼旗,黃鍪甲、刀盾;第十隊,驍騎指揮使、都頭,蒼烏旗,次白鍪甲、刀盾;第十一隊,虎翼指揮使、都頭,鸚鵡旗,黑鍪甲、刀盾;第十二隊,廣勇指揮使、都頭,太平旗,黃鍪甲、刀盾。自二至十二隊,人、旗、刀盾,數列如第一隊。(孝宗內去鶡雞旗、麟旗而用慶雲旗、瑞麥旗。)

金吾左右道牙門第二門。牙門旗四,分左右,監門使臣八人,並騎。(孝宗旗省為二,監門省為四人。)

前部黃麾仗。第一部,殿中侍御史二員,騎,(下同。)絳引幡二十,(孝宗省為十。)犦槊二,捧日指揮使二,都頭五,並騎,(下同。)黃氅五十,(孝宗省為二十。)鼓四,斧十,戟、弓矢二十,槊三十,(孝宗省為二十。)弩十;第二部,殿中侍御史,天武指揮使、都頭,青氅,鼓,斧,戟、弓矢,槊,弩;第三部,殿中御史,拱聖指揮使、都頭,緋氅,鼓,斧,戟、弓矢,槊,弩;(孝宗省作三部。)第四部,殿中御史,神勇指揮使、都頭,黃氅,鼓,斧,戟、弓矢,槊,弩;第五部,殿中御史,驍騎指揮使、都頭,白氅,鼓,斧,戟,弓矢,槊,弩;第六部,殿中御史,廣勇指揮使、都頭,黑氅,鼓,斧,戟、弓矢,槊,弩。自二至六部,數列並如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