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景祐四年十一月,成德軍;慶曆四年正月,桂州;皇祐三年十二月,吉州;嘉祐七年三月,眉州、蓬州;九月,陵州,並甘露降。

熙寧元年距元豐八年,甘露降凡二十餘處。

元祐元年距元符三年,亦如之。

大觀初,甘露降於九成宮帝鼐室。三年冬,降於尚書省及六曹,御製七言四韻詩賜執政已下。其後內自禁中及宣和殿、延福宮、神霄宮,下至三學、開封府、大理寺、宰臣私第,皆有之,歲歲拜表稱賀。

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婦女競治發為高髻,號"朝天髻"。未幾,昶入朝京師。江南李煜末年,有衛士秦友登壽昌堂榻,覆其鞋而坐,訊之,風狂不寤。識者云:"鞋,履也,李氏將覆於此地而為秦所有乎?'履'與'李'、'友'與'有'同音,趙與秦,同祖也。"又煜宮中盛雨水染淺碧為衣,號"天水碧"。未幾,為王師所克,士女至京師猶有服之者。天水,國之姓望也。

淳化三年,京師里巷婦人競剪黑光紙團靨,又裝鏤魚腮中骨,號"魚媚子"以飾面。黑,北方色;魚,水族,皆陰類也。面為六陽之首,陰侵於陽,將有水災。明年,京師秋冬積雨,衢路水深數尺。

景德四年春,京城小兒裂裳為小兒旗,系竿首,相對揮颭,兵斗之象也。是歲,宜州卒陳進為亂,出師討平之。

紹興二十一年,行都豪貴競為小青蓋,飾赤油火珠於蓋之頂,出都門外,傳呼於道。珠者,乘輿服御飾升龍用焉,臣庶以加於小蓋,近服妖,亦僣咎也。二十三年,士庶家競以胎鹿皮製婦人冠,山民采捕胎鹿無遺。時去宣和未遠,婦人服飾猶集翠羽為之,近服妖也。二十七年,交阯貢翠羽數百,命焚之通衢,立法以禁。

紹熙元年,里巷婦女以琉璃為首飾。《唐志》琉璃釵釧有流離之兆,亦服妖也,後連年有流徙之厄。

理宗朝,宮妃系前後掩裙而長窣地,名"趕上裙";梳高髻於頂,曰"不走落";束足纖直,名"快上馬";粉點眼角,名"淚妝";剃削童發,必留大錢許於頂左,名"偏頂",或留之頂前,束以彩繒,宛若博焦之狀,或曰"鵓角"。

鹹淳五年,都人以碾玉為首飾。有詩云:"京師禁珠翠,天下盡琉璃。"

太平興國三年三月,鑿金明池,既掘地,有龜出,殆逾萬數。

大中祥符二年四月,有黑龜甚眾,沿汴水而下。

至和元年二月,信州貢綠毛龜。

大觀元年閏十月丙戌,都水使者趙霆行河,得兩首龜以為瑞,蔡京信之,曰:"此齊小白所謂象罔見之而霸者也。"鄭居中曰:"首豈容有二,而京主之,意殆不可測。"帝命棄龜金明池。

政和四年,瑞州進六目龜。五年,博州進白龜。

紹興八年五月,汴京太康縣大雷雨,下冰龜數十里,隨大小皆龜形,具首足卦文。

乾道五年,舒州民獻龜,駢生二首,不能伸縮。郡守張棟縱之灊山,近龜孽也。

嘉定十四年春,楚州境上龜大小死者蔽野。

鹹平三年八月,黃州群雞夜鳴,至冬不止。

紹興初,陳州民家雞忽人言,近雞禍也。松陽縣民家雞生三足,縣治有雞伏卵,毛生殼外,近雞禍,亦毛孽也。

乾道六年,西安縣官塘有物,雞首人身,高丈余,晝見於野。

慶元三年,饒州軍營雞卵出蛇,近雞孽,亦蛇孽也。婺源縣張村民家雌雞化為雄,烹之,形冠距而腹卵孕。同里洪氏家雄雞伏子,中一雛三足。

鹹淳五年,常州雞羽生距。

建隆元年夏,相、金、均、房、商五州鼠食苗。二年五月,商州鼠食苗。

乾德五年九月,金州鼠食苗。

太平興國七年十月,岳州鼠害稼。

紹興十六年,清遠、翁源、真陽三縣鼠食稼,千萬為群。時廣東久旱,凡羽鱗皆化為鼠。有獲鼠于田者,腹猶蛇文,漁者夜設綱,旦視皆鼠。自夏徂秋,為患數月方息,歲為飢,近鼠妖也。

乾道九年,隆興府鼠千萬為群,害稼。

淳熙五年八月,淮東通、泰、楚、高郵黑鼠食禾既,歲大飢。時江陵府郭外,群鼠多至塞路,其色黑、白、青、黃各異,為車馬踐死者不可勝計,逾三月乃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