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光州,上,弋陽郡,光山軍節度。本軍事州。宣和元年,賜軍額。紹興二十八年,避金太子光瑛諱,改蔣州。嘉熙元年,兵亂,徙治金剛台,尋復故。崇寧戶一萬二千二百六十八,口一十五萬六千四百六十。貢石斛、葛布。縣四:定城,(上。)固始,(望。)光山,(中下。同上避諱,改期思,尋復故。)仙居。(中下。南渡無。)

黃州,下,齊安郡,軍事。建炎隸沿江制置副使司。崇寧戶八萬六千九百五十三,口一十三萬五千九百一十六。貢薴布、連翹。縣三:黃岡,(望。)黃陂,(上。端平三年,寓治青山磯。麻城。中。端平三年,治什子山。)

無為軍,同下州。太平興國三年,以廬州巢縣無為鎮建為軍,以巢、廬江二縣來屬。建炎二年,入於金,尋復。景定三年,升巢縣為鎮巢軍。崇寧戶六萬一百三十八,口一十一萬二千一百九十九。貢絹。縣三:無為,(望。熙寧三年,析巢、廬江二縣地置縣。)巢,(望。至道二年,移治郭下。紹興五年廢,六年,復。十一年,隸廬州,十二年,復來屬。景定三年升軍,屬沿江制置使司。)廬江。(望。有崑山礬場。)

懷遠軍,寶祐五年五月置。縣一:荊山。

淮南東、西路,本淮南路,蓋《禹貢》荊、徐、揚、豫四州之域,而揚州為多。當南斗、須女之分。東至於海,西抵濉、渙,南濱大江,北界清、淮。土壤膏沃,有茶、鹽、絲、帛之利。人性輕揚,善商賈,廛里饒富,多高貲之家。揚、壽皆為巨鎮,而真州當運路之要,符離、譙、亳、臨淮、朐山皆便水運,而隸淮服。其俗與京東、西略同。

江南東、西路。建炎元年,以江寧府、洪州並升帥府,四年,合江東、西為江南路,以鄂、岳來屬。又置三帥:鄂州路,統鄂、岳、筠、袁、虔、吉州、南安軍;江西路,統江、洪、撫、信州、興國、南康、臨江、建昌軍;建康府路,統建康府、池、饒、宣、徽、太平州、廣德軍。紹興初,復分東西,以建康府、池、饒、徽、宣、信、撫、太平州、廣德建昌軍為江南東路;以江、洪、筠、袁、虔、吉州、興國、南康、臨江、南安軍為江南西路。尋以撫州、建昌軍還隸西路,南康軍還隸東路。置帥於池、江二州。未幾,以二州地僻隘,復還建康府、洪州。

東路。府一:江寧。州七:宣,徽,江,池,饒,信,太平。軍二:南康,廣德。縣四十三。南渡後,府二:建康,寧國。州五:徽,池,饒,信,太平。軍二:南康,廣德,為東路。紹興三十二年,戶九十六萬六千四百二十八,口一百七十二萬四千一百三十七。

江寧府,上,開寶八年,平江南,復為昇州節度。天禧二年,升為建康軍節度。舊領江南東路兵馬鈐轄。建炎元年,為帥府。三年,復為建康府,統太平、宣、徽、廣德。五月,高宗即府治建行宮。紹興八年,置主管行宮留守司公事;三十一年,為行宮留守。乾道三年,兼沿江軍,尋省。崇寧戶一十二萬七百一十三,口二十萬二百七十六。貢筆。縣五:上元,(次赤。)江寧,(次赤。)句容,(次畿。天禧四年,改名常寧。)溧水,(次畿。)溧陽。(次畿。)

寧國府,本宣州,宣城郡,寧國軍節度。乾道二年,以孝宗潛邸,升為府。七年,魏惠憲王出鎮,置長史、司馬。崇寧戶十四萬七千四十,口四十七萬七百四十九。貢紵布、黃連筆。縣六:宣城,(望。)南陵,(望。)寧國。(緊。)旌德,(緊。)太平,(中。)涇。(緊。)

徽州,上,新安郡,軍事。宣和三年,改歙州為徽州。崇寧戶一十萬八千三百一十六,口一十六萬七千八百九十六。貢白薴、紙。縣六:歙,(望。)休寧,(望。)祁門,(望。)婺源,(望。)績溪,(望。)黟。(緊。)

池州,上,池陽郡,軍事,建炎四年,分江東、西置安撫使,領建康、太平、宣、微、饒、廣德。後以建康路安撫使兼知池州。崇寧戶一十三萬五千五十九,口二十萬六千九百三十二。貢紙、紅白姜。縣六:貴池,(望。)青陽,上。(開寶末,自昇州與銅陵並來隸。)銅陵,(上。)建德,(上。唐至德縣,吳改。)石埭,上。東流。中下。(太平興國三年,自江州來隸。)監一:永豐。鑄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