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九十 志第四十三



平州。崇寧四年三月,王江古州蠻戶納土,於王口砦建軍,以懷遠為名,割融州融江、文村、潯江、臨溪四堡砦並隸軍。尋改懷遠軍為平州,仍置倚郭懷遠縣。又置百萬砦及萬安砦,又於安口隘置允州及安口縣,又於中古州置格州及樂古縣。五年,改格州為從州。政和元年,廢平州,依舊為王口砦;並融江、文村、潯江、臨溪四堡砦並依舊隸融州,廢懷遠縣。又廢從州為樂古砦,並通靖、鎮安、百萬砦並撥隸允州。又廢允州,權留平州,又權置百萬砦。宣和二年,賜平州郡名曰懷遠。(紹興四年,廢平州仍為王口砦,隸融州。十四年,復以王口砦為懷遠縣。)

從州。(廢置具平州。)

允州。(廢置同上。)

庭州。大觀元年,以宜州河池縣置庭州,倚郭縣曰懷德。又於南丹州中平縣置砦曰靖南,尋撥隸庭州。大觀二年,置安遠砦。大觀四年,廢庭州,移靖南砦於廢孚州。宣和五年,移安遠砦於平安山置。

孚州。大觀元年,以地州建隆縣置孚州,倚郭縣曰歸仁。四年,廢孚州及歸仁縣為靖南砦。先於南丹州中平縣置靖南砦,今移置此。政和七年,復置孚州及歸仁縣,仍移靖南砦歸舊處。宣和三年,復廢孚州及歸仁縣,置靖南砦。大觀四年,隸觀州。(紹興四年,廢靖南砦。)

溪州。大觀元年,以宜州思恩縣帶溪砦置溪州。四年,廢。

鎮州。大觀元年,置鎮州於黎母山心,倚郭縣以鎮寧為名,升鎮州為都督府,賜靜海軍額。政和元年,廢鎮州,以靜海軍額為瓊州。

延德軍。崇寧五年,初置延德縣於朱崖軍黃流、白沙、側浪之間。大觀元年,改為軍,又置倚郭縣曰通遠。政和元年,廢延德軍為感恩縣,昌化軍通遠縣為通遠鎮,隸朱崖軍。政和六年,置延德砦,又以通遠鎮為砦。

地州。崇寧五年納土。大觀元年,以地州建隆縣置孚州。

文州。崇寧五年納土。大觀元年,置綏南砦。(紹興四年廢。)

蘭州。崇寧五年納土。

那州。崇寧五年納土。

觀州。大觀元年,克南丹州,以南丹州為觀州,置倚郭縣。大觀四年,以南丹州還莫公晟,復於高峰砦置觀州。(紹興四年,廢觀州為高峰砦,存留木門、馬台、平洞、黃泥、中村等堡砦。)

隆州。

兌州。政和四年,置隆州、兌州並興隆縣、萬松縣。宣和三年,廢隆州及興隆縣為威遠砦,兌州及萬松縣為靖遠砦。二州先置思忠、安江、鳳麟、金斗、朝天等五砦並廢,各隸新砦,仍並隸邕州。

廣南東、西路,蓋《禹貢》荊、揚二州之域,當牽牛、婺女之分。南濱大海,西控夷洞,北限五嶺。有犀象、玳瑁、珠璣、銀銅、果布之產。民性輕悍。宋初,以人稀土曠,並省州縣。然歲有海舶貿易,商賈交湊,桂林邕、宜接夷獠,置守戍。大率民婚嫁、喪葬、衣服多不合禮。尚淫祀,殺人祭鬼。山林翳密,多瘴毒,凡命官吏,優其秩奉。春、梅諸州,炎癘頗甚,許土人領任。景德中,令秋冬赴治,使職巡行,皆令避盛夏瘴霧之患。人病不呼醫服藥。儋、崖、萬安三州,地狹戶少,常以瓊州牙校典治。安南數郡,土壤遐僻,但羈縻不絕而已。

燕山府路。府一:燕山。州九、涿,檀,平,易,營,順,薊,景,經。縣二十。宣和四年,詔山前收復州縣,合置監司,以燕山府路為名,山後別名雲中府路。

燕山府。唐幽州,范陽郡,盧龍軍節度。石晉以賂契丹,契丹建為南京,又改號燕京。金人滅契丹,以燕京及涿、易、檀、順、景、薊六州二十四縣來歸。宣和四年,改燕京為燕山府,又改郡曰廣陽,節度曰永清軍,領十二縣。五年,童貫、蔡攸入燕山。七年,郭藥師以燕山叛,金人復取之。析津,宛平,都市,(賜名廣寧。)昌平,良鄉,潞,武清,安次,永清,玉河,香河,(賜名清化。)漷陰。

涿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四年,金將郭藥師以州降,賜郡名曰涿水,升威行軍節度。縣四:范陽,歸義,固安,新城。(賜名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