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九十 志第四十三



檀州。隋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橫山,升鎮遠軍節度。七年,金人復破之。縣二:密雲,行唐。(賜名威塞。)

平州。隋置,後唐時為契丹所陷,改遼興府,以營、灤二州隸之。宣和四年,賜郡名漁陽,升撫寧軍節度。五年,遼將張覺據州來降,尋為金所破。縣三:盧龍,(賜名盧城。)石城,(賜名臨關。)馬城。(賜名安城。)

易州。唐置,雍熙四年,陷於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遂武,防禦。縣三:易水,淶水,容城。

營州。隋置,後唐時為契丹所陷。宣和四年,賜郡名曰平盧,防禦。縣一:柳城。賜名鎮山。)

順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順興,團練。縣一:懷柔。

薊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廣川,團練。七年,金人破之。縣三:漁陽,(賜名平盧。)三河,玉田。

景州。契丹置。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灤川,軍事。縣一:遵化。

經州。本薊州玉田縣。宣和六年,建為州。七年,陷於金。

雲中府路。

雲中府,唐雲州,大同軍節度。石晉以賂契丹,契丹號為西京。宣和三年,始得雲中府、武、應、朔、蔚、奉、聖、歸、化、儒、媯等州,所謂山後九州也。

武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五年,金人以州來歸。六年,築固疆堡。尋復為金人所取。

應州。故屬大同軍節度,後唐置彰國軍,石晉以賂契丹。宣和五年,契丹將蘇京以州來降。金人尋遂京,復取之。

朔州。唐置,後唐為振武軍,石晉以賂契丹。宣和五年,守將韓正以州來降。金人尋逐正,復取之。

蔚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宣和五年,守將陳翊以州來降。六年,翊為金人所殺,復取之。

奉聖州。唐新州,後唐置威塞軍節度,石晉以賂契丹。在雲中府之東,契丹改為奉聖州。

歸化州。舊毅州,後唐改為武州,石晉以賂契丹,契丹改為歸化州。

儒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

媯州。唐置,石晉以賂契丹,契丹改為可汗州。

《宋史》 元·脫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