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沔州,下,順政郡,軍事。本興州。紹興十四年,為利西路治所。開禧三年,吳曦僣改開德府。曦誅,改沔州。崇寧戶一萬二千四百三十,口一萬九千六百七十三。貢蜜、蠟。縣二:順政,(中。開禧三年,改為略陽。)長舉。(中下。)監一:濟眾。(鑄鐵錢。)

蓬州,下,鹹安郡,軍事。乾德三年,廢宕渠縣。淳祐三年,置司古渝縣。崇寧戶二萬七千八百二十七,口五萬一千四百七十二。貢紵絲綾、綿r。縣四:蓬池,(中。)儀隴,(中。)營山,(中。唐朗池縣。大中祥符五年改。熙寧三年,省蓬山縣為鎮入焉。)伏虞。(中下。熙寧五年,省良山縣為鎮入焉。)南渡後,增縣二:良山,(中下。建炎二年復。)相如。(望。以南有司馬相如故宅而名。嘉熙間,兵亂。寶祐六年,自果州來屬。)

政州,下,江油郡,軍事。本龍州。政和五年,改為政州。紹興元年,復為龍州。端平三年,兵亂。寶祐六年,徙治雍村。崇寧戶三千五百二十三,口九千二百九十四。貢麩金、羚羊角、天雄。縣二:江油,(中。有乾坡砦。)清川。(下,本馬盤,唐改今名。康定初,增戍兵。端平三年,兵亂地廢。)

大安軍,中,本三泉縣。舊屬興元府。乾德三年,平蜀,以縣直屬京。至道二年,建為大安軍。三年,軍廢,縣仍舊屬京。紹興三年,復升軍。崇寧戶六千七十五,口一萬八百九十一。領鎮二:金牛,青烏。南渡後,復置三泉縣,隸軍。

金州,上,安康郡,昭化軍節度。前宋隸京西南路,惟此一州未沒於金。建炎四年,屬利州。紹興元年,置金、均、房州鎮撫使。六年,復隸京西南路。九年,隸西川宣撫司。十年,置金、房、開、達安撫使。十三年,隸利州路,又以商州上津、豐陽兩縣來屬。乾道四年,兼管內安撫。縣五:西城,(下。)漢陰,(中下。紹興二年,遷治新店,以舊縣為鎮,嘉定三年,升激口鎮為縣。有饒風鎮。)洵陽,(中。)石泉,(下。)平利。(下。)南渡後,增縣一:上津。(中下。本平利縣地。紹興十六年,以鶻嶺關卓馱平為界。)

階州,中下,武都郡,軍事。本隸秦鳳路。紹興初,陝西地盡入於金,惟階、成、岷、鳳、洮五郡、鳳翔府和尚原、隴州方山原存。紹興初,以楊家崖為家計砦。縣二:福津,(中下)。將利。(中下。)

同慶府,中下,同谷郡,軍事。本成州,隸秦鳳路,紹興十四年來屬。寶慶元年,以理宗潛邸,升同慶府。縣二:同谷,(中。)栗亭。(中。)

西和州,下,和政郡,團練。本隸秦鳳路。紹興元年,入於金,改祐州。舊名岷州。十二年,與金人和,以岷犯金太祖嫌名,改西和州,因郡名和政雲。以淮西有和州,故加"西"字。開禧二年,又入於金。縣三:長道,(緊。)大潭,(中。)祐川。

鳳州,下,河池郡,團練。舊屬秦鳳路,紹興十四年來隸。縣三:梁泉,(上。)兩當,(上。)河池。(緊。)

天水軍,同下州。紹興初,秦州入於金,分置南、北天水縣。十三年,隸成州。後以成紀之太平社、隴城之東阿社來屬。嘉定元年升軍,九年,移於天水縣舊治。仍置縣一:天水。(紹興十五年,廢成紀、隴城二縣來入。)

夔州路。州十:夔,黔,施,忠,萬,開,達,涪,恭,珍。軍三:雲安,梁山,南平。監一:大寧。縣三十二。南渡後,府三:重慶,鹹淳,紹慶。州八:夔,達,涪,萬,開,施,播,思。軍三:雲安,梁山,南平。監一:大寧。紹興三十二年,戶三十八萬六千九百七十八,口一百一十三萬四千三百九十八。

夔州,都督府,雲安郡,寧江軍節度。州初置在白帝城,景德三年,徙城東。建炎三年,升夔、利兵馬鈐轄。淳熙十五年,帥臣帶歸、峽州兵馬司。元豐戶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三。貢蜜、蠟。縣二:奉節,(中。)巫山(。中下)

紹慶府,下,本黔州,黔中郡,軍事,武泰軍節度。紹定元年,升府。紹熙三年,移巡檢治增潭。元豐戶二千八百四十八。貢硃砂、蠟。縣二:彭水,(中。嘉祐八年,廢洪杜、洋水、都濡、信寧四縣入焉。有洪杜、小洞、界山、難溪四砦。紹興二年,以元隸珍州戶四十九還隸。)黔江。(下。有白石、門闌、佐水、永安、安樂、雙洪、射營、右水、蠻冢、浴水、潛平、鹿角、萬就、六堡、白水、土溪、小溪、石柱、高望、木孔、東流、李昌、僕射、相陽、小村、石門、茆田、木柵、虎眼二十九砦)。羈縻州四十九。(南寧州、遠州、犍州、清州、蔣州、知州、蠻州、襲州、峨州、邦州、鶴州、勞州、義州、福州、儒州、令州、郝州、普寧州、緣州、那州、鸞州、絲州、邛州、敷州、晃州、侯州、焚州、添州、瑤州、雙城州、訓州、鄉州、茂龍州、整州、樂善州、撫水州、思元州、逸州、思州、南平州、勛州、姜州、棱州、鴻州、和武州、暉州、毫州、鼓州、懸州。)南渡後,羈縻州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