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六十七 志第二十



紹聖元年十一月丙戌,大原府地震。二年十月、十一月,河南府地震。是歲,蘇州自夏迄秋地震。三年三月戊戌夜,劍南東川地震。九月己酉,滁州、沂州地震。四年六月己酉,太原府地震有聲。

元符元年七月壬申夜,雲陰蔽天,地震良久。二年正月壬申,恩州地震。八月甲戌,太原府地震;三年五月己巳,太原府又震。

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辛亥,太原府、潞、晉、隰、代、石、嵐等州岢嵐威勝保化寧化軍地震彌旬,晝夜不止,壞城壁、屋宇,人畜多死。自後有司方言祥瑞,郡國地震多抑而不奏。

政和七年六月,詔曰:"熙河、環慶、涇原路地震經旬,城砦、關堡、城壁、樓櫓、官私廬舍並皆摧塌,居民覆壓死傷甚眾,而有司不以聞,其遣官按視之。"

宣和四年,北方用兵,雄州地大震。玄武見於州之正寢,有龜大如錢,蛇若朱漆箸,相逐而行,宣撫使焚香再拜,以銀奩貯二物。俄俱死。六年正月,京師連日地震,宮殿門皆動有聲。七年七月己亥,熙河路地震,有裂數十丈者,蘭州尤甚。陷數百家,倉庫俱沒。河東諸郡或震裂。

建炎二年正月戊戌,長安地大震,金將婁宿圍城,彌旬無外援,乘地震而入,城遂陷。

紹興三年八月甲申,地震,平江府、湖州尤甚。是歲,劉豫陷鄧、隨等州,金人犯蜀。四年,四川地震。五年五月,行都地震。六年六月乙巳夜,地震自西北,有聲如雷,餘杭縣為甚。是冬,劉麟、猊犯順,寇濠、壽州。七年,地震。二十四年正月戊寅,地震。二十五年三月壬申,地震。二十八年八月甲寅夜,震。三十一年三月壬辰,地震。三十二年七月戊申,地震。

隆興元年十月丁丑,地震;六月甲寅,又震。

乾道二年九月丙午,地震自西北方。四年十二月壬子,石泉軍地震三日,有聲如雷,屋瓦皆落,時綿竹有冤獄雲。

淳熙元年十二月戊辰,地震自東北方。九年十二月壬寅夜,地震。十年十二月丙寅,地震。十二年五月庚寅,地震。

慶元六年九月,東北地震。十一月甲子,地震東北方。

嘉定六年四月,行都地震。六月丙子,淳安縣地震。九年二月辛亥,東、西川地大震四日。十年二月庚申,地震自東南。十二年五月,地震。六月,西川地震。十四年正月乙未夜,地震,大雷。五月丙申,西川地震。

寶慶元年八月己酉,地震。

嘉熙四年十二月丙辰,地震。

淳祐元年十二月庚辰夜,地震。

寶祐三年,蜀地震。

鹹淳七年,嘉定府城震者三。

雍熙三年,階州福津縣常峽山圮,壅白江水,逆流高十許丈,壞民田數百里。

淳化二年五月,名山縣大風雨,登遼山圮,壅江水逆流入民田,害稼。

鹹平元年七月庚午,寧化軍汾水漲,壞北水門,山石摧圮,軍士有壓死者。二年七月庚寅,靈寶縣暴雨崖圮,壓居民,死者二十二戶。三年三月辛丑夜,大澤縣三陽砦大雨崖摧,壓死者六十二人。四年正月,成紀縣山摧,壓死者六十餘人。

景德四年七月,成紀縣崖圮,壓死居民。

熙寧五年九月丙寅,華州少華山前阜頭峰越八盤領及谷,摧陷於石子坡。東西五里,南北十里,潰散墳裂,湧起堆阜,各高數丈,長若堤岸。至陷居民六社,凡數百戶,林木、廬舍亦無存者。並山之民言:"數年以來,峰上常有雲,每遇風雨,即隱隱有聲。是夜初昏,略無風雨,山上忽霧起,有聲漸大,地遂震動,不及食頃而山摧。"

元祐元年十二月,鄭縣界小敷谷山摧,傷居民。

紹興十二年十二月,陝西不雨,五穀焦枯,涇、渭、灞、滻皆竭。時秦民以飢離散,壯者為北人所買,郡邑遂空。

紹熙四年秋,南嶽祝融峰山自摧。劍門關山摧。五年十二月,臨安府南高峰山自摧。

慶元二年六月辛未,台州黃巖縣大雨水,有山自徙五十餘里,其聲如雷,草木、冢墓皆不動,而故址潰為淵潭。時臨海縣清潭山亦自移。

嘉泰二年七月丁未,閩建安縣山摧,民廬之壓者六十餘家。

嘉定六年六月丙子,嚴州淳安縣長樂鄉山摧水涌。九年,黎州山崩。

鹹淳十年,天目山崩。

熙寧元年,荊、襄間天雨白氂如馬尾,長者尺余,瀰漫山谷。三月丁酉,潭州雨毛。八年五月丁丑,雨黃毛。

紹熙四年十一月癸酉,地生毛。

鹹淳九年,江南平地產白毛,臨安尤多。

《宋史》 元·脫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