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孫處 蒯恩 劉鍾 虞丘進



盧循逼京邑,徐赤軍違處分,敗於南岸。鍾率麾下距柵,身被重創,賊不得入。循南走,鍾與輔國將軍王仲德追之。循先留別帥范崇民以精兵高艦據南陵,夾屯兩岸。鍾自行覘賊,天霧,賊鉤得其舸;鍾因率左右攻艦戶,賊遽閉戶距之,鍾乃徐還。與仲德攻崇民,崇民敗走。鍾追討百里,燒其船乘。又隨劉藩追徐道覆於始興,斬之。補太尉行參軍、寧朔將軍、下邳太守。代孟懷玉領石頭戍事。

高祖討劉毅,鍾率軍繼王鎮惡。江陵平定,仍隨朱齡石伐蜀,為前鋒,由外水,至於彭城模,去成都二百里。偽冠軍征討督護譙亢等兩岸連營,層樓重柵,眾號三萬。鍾於時腳疾不能行,齡石乃詣鍾謀曰:"今天時盛熱,而賊嚴兵固險,攻之未必可拔,只增疲睏。計其人情恇撓,必不久安,且欲養銳息兵,以伺其隙;隙而乘之,乃可捷事。然決機兩陳,公本有所委,卿意謂何?"鍾曰:"不然。前揚聲言大眾向內水,譙道福不敢舍涪城。今重軍卒至,出其不意,蜀人已破膽矣。賊今阻兵守險,是其懼不敢戰,非能持久堅守也。因其凶懼,盡銳攻之,其勢必克。鼓行而進,成都必不能守矣。今若緩兵相守,彼將知人虛實,涪軍忽並來力距我,人情既安,良將又集,此求戰不獲,軍食無資,當為蜀子虜耳。"齡石從之。明日進攻,陷其二城,斬其大將侯輝、譙詵,逕平成都。以廣固功,封永新縣男,食邑五百戶。遷給事中、太尉參軍事、龍驤將軍、高陽內史,領石頭戍事。

高祖討司馬休之,前軍將軍道憐留鎮東府,領屯兵。冶亭群盜數百,夜襲鍾壘,距擊破之。時大軍外討,京邑擾懼,鍾以不能鎮遏,降號建威將軍。平蜀功,應封四百戶男,以先有封爵,減戶以賜次子敬順高昌縣男,食邑百戶。尋複本號龍驤將軍。十二年,高祖北伐,復留鎮居守,增其兵力,又命府置佐史。荊州刺史道憐獻名馬三匹,並精麗乘具,高祖悉以賜鍾三子。十四年,遷右衛將軍,龍驤將軍如故。元熙元年卒,時年四十三。

子敬義嗣。敬義官至馬頭太守,卒。子國重嗣,齊受禪,國除。鍾次子高昌男敬順,卒,子國須嗣。須卒,無子,國除。

虞丘進,字豫之,東海郯人也。少時隨謝玄討苻堅,有功,封關內侯。隆安中,從高祖征孫恩,戍句章城,被圍數十日,無日不戰,身被數創。至餘姚呵浦,破賊張驃,追至海鹽故治及婁縣。於蒲濤口與孫恩水戰,又被重創。追恩至郁州,又至石鹿頭,還海鹽大柱,頻戰有功。元興元年,又從高祖東征臨海,於石步固與盧循相守二十餘日。二年,又從高祖至東陽,破徐道覆。其年,又至臨松穴破賊,追至永嘉千江,又至安固,累戰皆有功。三年,從平京城,定京邑,除燕國內史。

義熙二年,除龍驤將軍,封龍川縣五等侯。從高祖伐廣固,於臨朐破賊。盧循逼京邑,孟昶、諸葛長民等建議奉天子過江,進廷議不可,面折昶等,高祖甚嘉之。獻計伐樹,樹柵石頭。除鄱陽太守,將軍如故。統馬步十八隊,於東道出鄱陽,至五畝嶠。循遣將英紏為上饒令。千餘人守故城,進攻破之。循又遣童敏之為鄱陽太守,據郡,進從餘干步道趣鄱陽,敏之退走,追破之,斬首數百。復隨劉藩至始興,討斬徐道覆。

八年,除寧蠻護軍、尋陽太守,領文武二年從征劉毅。事平,補太尉行參軍,尋加振威將軍。九年,以前後功封望蔡縣男,食邑五百戶,加龍驤將軍。討司馬休之,又有戰功。軍還,除輔國將軍、山陽太守。宋台令書除秦郡太守,督陳留郡事,將軍如故。元熙二年,宋王令書以為高祖第四子義康右將軍司馬。永初二年,遷太子右衛率。明年,卒官。時年六十。追論討司馬休之功,進爵為子,增邑三百戶。

子耕嗣。耕卒,子襲祖嗣。襲祖卒,世寶嗣。齊受禪,國除。

史臣曰:《詩》云:"無言不酬,無德不報。"此諸將並起自豎夫,出於皂隸芻牧之下,徒以心一乎主,故能奮其鱗翼。至於推鋒轉戰,百死而不顧一生,蓋由其心一也。遂饗封侯之報,詩人之言,信矣!

《宋書》 南朝梁·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