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州郡二



汝南太守,漢高帝立。領縣十一,戶一萬一千二百九十一,口八萬九千三百四十九。去州水一千,陸七百;去京都水三千,陸一千五百。

上蔡令,漢舊縣。

平樂令,漢舊縣。

北新息令,漢舊縣。

慎陽令,漢舊縣。《永初郡國》及徐並作真陽。

安成令,漢舊縣。

南新息令,漢舊縣。

朗陵令,漢舊縣。

陽安令,漢舊縣。

西平令,漢舊縣。

瞿陽令,漢舊縣,作灈陽。

安陽令,漢舊縣。晉武太康元年,改為南安陽。

新蔡太守,晉惠帝分汝陰立,今帖治汝南。領縣四,戶二千七百七十四,口一萬九千八百八十。去州陸六百;去京都水二千五百,陸一千四百。

鮦陽令,漢舊縣。晉成帝鹹康二年,省並新蔡,後又立。

固始令,故名寢丘之地也。漢光武更名。晉成帝鹹康二年,並新蔡,後又立。

新蔡令,漢舊縣。

苞信令,前漢無,後漢屬汝南,《晉太康地誌》屬汝陰。後漢《郡國》、《晉太康地誌》並作"褒"。

譙郡太守,何志故屬沛,魏明帝分立。按王粲詩:"既入譙郡界,曠然消人憂。"粲是建安中亡,非明帝時立明矣。《永初郡國》無長垣縣。今領縣六,戶一千四百二十四,口七千四百四。去州陸道三百五十;去京都水二千,陸一千二百。

蒙令,漢舊縣,屬沛。

蘄令,漢舊縣,屬沛。

寧陵令,前漢屬陳留,後漢、《晉太康地誌》屬梁。

魏令,故魏郡,流寓配屬。

襄邑令。

長垣令,漢舊縣,屬陳留。《永初郡國》無。何故屬陳留,徐新配。

梁郡太守,秦碭郡,漢高更名。孝武大明元年度徐州,二年還豫。領縣二,戶九百六十八,口五千五百。去州陸一百六十;去京都水九百。

下邑令,漢舊縣。何雲魏立,非也。

碭令,漢舊縣。

陳郡太守,漢高立為淮陽國,章帝元和三年更名。晉初並,梁王肜薨,還為陳。《永初郡國》有扶溝(前漢屬淮陽,後漢、《晉太康地誌》屬陳留。)、陽夏(別見),而無谷陽、長平。領縣四,戶六百九十三,口四千一百一十三。去州陸七百六十;去京都水一千四百五十。

項城令,漢舊縣,屬汝南,《晉太康地誌》屬陳郡。

西華令,漢舊縣,屬汝南,晉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復立,屬潁川。江左度此。

谷陽令,本苦縣,前漢舊淮陽,後漢屬陳,《晉太康地誌》屬梁,成帝鹹康三年更名長平令,前漢屬汝南,後漢屬陳,《晉太康地誌》屬潁川。

南潁太守,故屬汝南,晉惠帝分立。領縣二,戶五百二十六,口二千三百六十五。去州七百六十;去京都陸一千四百五十。

南頓令,漢舊縣,何故屬汝陽,晉武帝改屬汝南。按《晉太康地誌》、王隱《地道》無汝陽郡。

和城令,何江左立。

潁川太守,秦立。魏分潁川為襄城郡,晉成帝鹹康二年,省襄城還並潁川。《永初郡國》又有許昌(本名許,漢舊縣。魏曰許昌)、新汲(別見)、鄢陵、長社、潁陰、陽翟(四縣並漢舊縣。陽翟,魏、晉屬河南。)六縣,而無曲陽。領縣三,戶六百四十九,口三千五百七十九。去州一千;去京都陸一千八百。

邵陵令,漢舊縣,屬汝南,《晉太康地誌》屬潁川。

臨潁令,漢舊縣。

曲陽令,前漢屬東海,後漢屬下邳,《晉太康地誌》無。

汝陽太守,《晉太康地誌》、王隱《地道》無此郡,應是江左分汝南立。晉成帝鹹康三年,省並汝南,後又立。領縣二,戶九百四十一,口四千四百九十五。去州二百;去京都陸一千四百,水三千五百。

汝陽令,漢舊縣,屬汝南。何故屬汝陰,晉武改屬汝南。按晉武分汝南為汝陰,何所言非也。

武津令,何不注置立。

汝陰太守,晉武帝分汝南立,成帝鹹康二年,省並新蔡,後復立。領縣四,戶二千七百四十九,口一萬四千三百三十五。

汝陰令,漢舊縣。

宋令,前漢名新郪。章帝建初四年,徙宋公國於此,改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