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州郡二



高昌男相,吳立。

遂興男相,吳立曰新興,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永初郡國》無比縣,何、徐並有。

安成太守,孫皓寶鼎二年,分豫章、廬陵、長沙立。《晉太康地誌》屬荊州。領縣七,戶六千一百一十六,口五萬三百二十三。去州水三千三百,陸三千六百;去京都水三千七百,無陸。

平都子相,前漢曰安平,後漢更名,屬豫章。

新喻侯相,吳立。

宜陽子相,漢舊縣,本名宜春,屬豫章,晉孝武改名。

永新男相,吳立。

安復侯相,漢舊縣,本名安成,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屬長沙。

萍鄉侯相,吳立。

廣興侯相,《晉太康地誌》有此縣,何雲江左立,非也。

南康公相,晉武帝太康三年,以廬陵南部都尉立。領縣七,戶四千四百九十三,口三萬四千六百八十四。去州水三千七百四十;去京都水三千八十。

贛侯相,漢舊縣,屬豫章。

寧都子相,吳立曰楊都,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雩都侯相,漢舊縣,屬豫章。

平固侯相,吳立曰平陽,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南康公相,吳立曰安南,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陂陽男相,吳立曰揭陽,晉武帝太康五年,以西康揭陽移治故陂陽縣,改曰陂縣,然則陂陽先已為縣矣。後漢《郡國》無,疑是吳所立而改曰揭陽也。

南野伯相,漢舊縣,屬豫章。

虔化男相,孝武大明五年,以虔化屯立。

南新蔡太守,江左立。領縣四,戶一千七百三十,口八千八百四十八。去州水二百;去京都水一千三百七十,陸一千八百八十。

苞信令(別見),本作褒信,《永初郡國》作苞信。

慎令,漢舊名,本屬汝南。

宋令(別見),徐志雲宋樂,後復舊。

陽唐左縣令,孝武大明八年立。

建安太守,本閩越,秦立為閩中郡。漢武帝世,閩越反,滅之,徙其民於江、淮間,虛其地。後有遁逃山谷者頗出,立為冶縣,屬會稽。司馬彪雲,章安是故冶,然則臨海亦冶地也。張勃《吳錄》云:"閩越王冶鑄地,故曰安閩王冶。此不應偏以受名,蓋句踐冶鑄之所,故謂之冶乎?閩中有山名湛,疑湛山之爐鑄劍為湛爐也。"後分冶地為會稽東、南二部都尉。東部,臨海是也;南部,建安是也。吳孫休永安三年,分南部立為建安郡。領縣七。(疑)戶三千四十二,口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六。去州水二千三百八十;去京都水三千四十,並無陸。

吳興子相,漢末立曰漢興,吳更名。

將樂子相,《晉太康地誌》有。

邵武子相,吳立曰昭武,晉武帝更名。

建陽男相,《晉太康地誌》有。

綏成男相,《永初郡國》、何、徐並有;何、徐不注置立。

沙村長,《永初郡國》、何、徐並有;何、徐不注置立。

晉安太守,晉武帝太康三年,分建安立。領縣五,戶二千八百四十三,口一萬九千八百三十八。去州水三千九百九十;去京都水三千五百八十。

侯官囗相,前漢無,後漢曰東侯官,屬會稽。

原豐令,晉武帝太康三年,省建安典船校尉立。

晉安男相,吳立曰東安,晉武帝更名。

羅江男相,吳立,屬臨海。晉武帝立晉安郡,度屬。

溫麻令,晉武帝太康四年,以溫麻船屯立。《永初郡國》無,何、徐並有。

青州刺史,治臨淄。江左僑立,治廣陵。安帝義熙五年,平廣固,北青州刺史治東陽城,而僑立南青州如故。後省南青州,而北青州直曰青州。孝武孝建二年,移治歷城。大明八年,還治東陽。明帝失淮北,於郁洲僑立青州,立齊、北海、西海郡。舊州領郡九,縣四十六,戶四萬五百四,口四十萬二千七百二十九。去京都陸二千。

齊郡太守,秦立。領縣七,戶七千三百四十六,口萬四千八百八十九。

臨淄令,漢舊縣。

西安令,漢舊縣。

安平令,六國時其地曰安平,二漢、魏、晉曰東安平。前漢屬淄川,後漢屬北海,魏度屬齊。

般陽令,前漢屬濟南,後漢、《晉太康地誌》屬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