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五十 列傳第十◎胡藩 劉康祖 垣護之 張興世



三十年春,太祖崩,遷屯歷下。聞世祖入討,率所領馳赴,上嘉之,以為督冀州青州之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寧遠將軍、冀州刺史。孝建元年,南郡王義宣反,兗州刺史徐遺寶,護之妻弟也。遠相連結,與護之書,勸使同逆。護之馳使以聞。遺寶時戍湖陸,護之留子恭祖守歷城,自率步騎襲遺寶。道經鄒山,破其別戍。未至湖陸六十里,遺寶焚城西走。袞土既定,征為游擊將軍。

隨沈慶之等擊魯爽,加輔國將軍。義宣率大眾至梁山,與王玄謨相持。柳元景率護之及護之弟詢之、柳叔仁、鄭琨等諸軍,出鎮新亭。玄謨見賊強盛,遣司馬管法濟求救甚急。上遣元景等進據南州,護之水軍先發。賊遣將龐法起率眾襲姑孰,適值護之、鄭琨等至,奮擊,大破之,斬獲及投水死略盡。玄謨馳信告元景曰:"西城不守,唯余東城,眾寡相懸,請退還姑孰,更議進取。"元景不許,將悉眾赴救,護之勸分軍援之。元景然其計,乃以精兵配護之赴梁山。及戰,護之見賊舟艦累沓,謂玄謨曰:"今當以火平之。"即使隊主張談等燒賊艦,風猛水急,賊軍以此奔散。梁山平,護之率軍追討,會朱修之已平江陵,至尋陽而還。遷督徐袞二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寧朔將軍、徐州刺史,封益陽縣侯。食邑千戶。

弟詢之,驍敢有氣力,元兇夙聞其名,以副輔國將軍張柬。時張超首行大逆,亦領軍隸柬。詢之規殺之,慮柬不同,柬宿有此志,又未測詢之同否,互相觀察。會超來論事,柬色動,詢之覺之,即共定謀,遣信召超。超疑之不至,改宿他所。詢之不知其移,徑斫之,殺其仆於床,因與柬南奔。柬溺淮死,詢之得至。時世祖已即位,以為積弩將軍。梁山之役力戰,為流矢所中。死,追贈冀州刺史。

二年,護之坐論功挾私,免官。復為游擊將軍。俄遷大司馬,輔國將軍,領南東海太守。未拜,復督青冀二州諸軍事、寧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鎮歷城。明年,進號寧朔將軍。進督徐州之東莞東安二郡軍事。世祖以歷下要害,欲移青州並鎮歷城。議者多異。護之曰:"青州北有河、濟,又多陂澤,非虜所向。每來寇掠,必由歷城,二州並鎮,此經遠之略也。北又近河,歸順者易,近息民患,遠申王威,安邊之上計也。"由是遂定。

大明三年,征為右衛將軍,還,於道聞司空竟陵王誕於廣陵反叛,護之即率部曲受車騎大將軍沈慶之節度。事平,轉西陽王子尚撫軍司馬、臨淮太守。明年,出為使持節、督豫司二州諸軍事、輔國將軍、豫州刺史、淮南太守。復隸沈慶之伐西陽蠻。護之所蒞多聚斂,賄貨充積。七年,坐下獄,免官。明年,復起為太中大夫。未拜,其年卒,時年七十,謚曰壯侯。前廢帝永光元年,追贈冠軍將軍、豫州刺史。

子承祖嗣。承祖卒,子顯宗嗣。齊受禪,國除。護之次子恭祖,勇果有父風。太宗泰始初,以軍功為梁、南秦二州刺史。

遵子閬,元嘉中,為員外散騎侍郎。母墓為東阿寺道人曇洛等所發,閬與弟殿中將軍閎共殺曇洛等五人,詣官歸罪,見原。閬,大明三年,自義興太守為寧朔將軍、兗州刺史,為竟陵王誕所殺。追贈征虜將軍,刺史如故。閎,順帝升明末,右衛將軍。

張興世,字文德,竟陵竟陵人也。本單名世,太宗益為興世。少時家貧,南郡宗珍之為竟陵郡,興世依之為客。竟陵舊置軍府,以補參軍督護,不就。白衣隨王玄謨伐蠻,每戰,輒有禽獲,玄謨舊部曲諸將不及也,甚奇之。興世還都,白太祖,稱其膽力。後隨世祖鎮尋陽,以補南中參軍督護。入討元兇,隸柳元景為前鋒。事定,轉員外將軍,領從隊。南郡王義宣反,又隨玄謨出梁山,有戰功。除建平王宏中軍行參軍,領長刀。又隸西平王子尚為直衛。坐從子尚入台,棄仗遊走,下獄,免官。復以白衣充直衛。

大明末,除員外散騎侍郎,仍除宣威將軍、隨郡太守。未行,太宗即位,四方反叛。進興世號龍驤將軍,領水軍,距南賊於赭圻。築二城於湖口,偽龍驤將軍陳慶領舸於前為游軍。興世率龍驤將軍佼長生、董凱之攻克二城,因擊慶,慶戰大敗,投水死者數千人。時台軍據赭圻,南賊屯鵲尾,相持久不決。興世建議曰:"賊據上流,兵強地勝。我今雖相持有餘,而制敵不足。今若以兵數千,潛出其上,因險自固,隨宜斷截,使其首尾周遑,進退疑沮,中流一梗,糧運自艱。制賊之奇,莫過於此。"沈攸之、吳喜並贊其計。時豫州刺史殷琰之據壽陽同逆,為劉勔所攻,南賊遣龐孟虬率軍助琰,劉勔遣信求援甚急。建安王休仁欲遣興世救之,問沈攸之。攸之曰:"孟虬蟻寇,必無能為。遣別將馬步數千,足以相制。若有意外,且以江西餌之。上流若捷,不憂不殄。興世之行,是安危大機,必不可輟。"乃遣段佛榮等援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