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宗室



世祖以照為中書舍人。上好為文章,自謂物莫能及,照悟其旨,為文多鄙言累句,當時鹹謂照才盡,實不然也。臨海王子頊為荊州,照為前軍參軍,掌書記之任。子頊敗,為亂兵所殺。

義慶在廣陵,有疾,而白虹貫城,野麇入府,心甚惡之,固陳求還。太祖許解州,以本號還朝。二十一年,薨於京邑,時年四十二。追贈侍中、司空,謚曰康王。

子哀王燁字景舒嗣,官至通直郎,為元兇所殺。追贈散騎常侍。子綽,字子流嗣,官至步兵校尉。升明三年反,伏誅,國除。綽弟綰,早卒。燁弟衍,太子舍人。衍弟鏡,宣城太守。鏡弟穎,前將軍。穎弟倩,南新蔡太守。

遵考,高祖族弟也。曾祖淳,皇曾祖武原令混之弟,官至正員郎。祖岩,海西令。父涓子,彭城內史。

遵考始為將軍振武參軍,預討盧循,封鄉侯。自建威將軍、彭城內史隨高祖北伐。時高祖諸子並弱,宗室唯有遵考。長安平定,以督并州司州之北河東北平陽北雍州之新平安定五郡諸軍事、輔國將軍、并州刺史,領河東太守,鎮蒲坂。關中失守,南還,除游擊將軍,遷冠軍將軍。晉帝遜位居秣陵宮,遵考領兵防衛。

高祖初即大位,下推恩之詔,曰:"遵考服屬之親,國戚未遠,宗室無多,宜蒙寵爵。可封營浦縣侯,食邑五百戶。"以本號為彭城、沛二郡太守。景平元年,遷右衛將軍。元嘉二年,出為征虜將軍、淮南太守。明年,轉使持節,領護軍,入直殿省。出為使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南陽竟陵順陽襄陽新野隨六郡諸軍事、征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新野二郡太守。遵考為政嚴暴,聚斂無節。五年,為有司所糾,上不問,赦還都。七年,除太子右衛率,加給事中。明年,督南徐兗州之江北淮南諸軍事、征虜將軍、南兗州刺史,領廣陵太守。又征為侍中,領後軍將軍,徙太常。九年,遷右衛將軍,加散騎常侍。十二年,坐厲疾不待對,免常侍,以侯領右衛。明年,複本官。十五年,又領徐州大中正、太子中庶子,本官如故。其年,監徐兗二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前將軍、徐兗二州刺史。未之鎮,留為侍中,領左衛將軍。明年,出為使持節、監豫司雍並四州南豫州之梁郡弋陽馬頭荊州之義陽四郡諸軍事、前將軍、豫州刺史,領南梁郡太守。二十一年,坐統內旱,百姓飢,詔加賑給,而遵考不奉符旨,免官。起為散騎常侍、五兵尚書,遷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二十五年,征為領軍。二十七年,索虜南至瓜步,率軍出江上,假節蓋。三十年,復出為使持節,監豫州刺史。元兇弒立,進號安西將軍,遣外監徐安期、仰捷祖防守之。遵考斬安期等,起義兵應南譙王義宣,義宣加遵考鎮西將軍。夏侯獻率眾至瓜步承候世祖,又坐免官。

孝建元年,魯爽、臧質反,起為征虜將軍,率眾屯臨沂縣,仍除吳興太守。明年,征為湘州刺史,未行,遷尚書左僕射。三年,轉丹陽尹,加散騎常侍。復為尚書右僕射,領太子右衛率。明年,又除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五年,復遷尚書右僕射、金紫光祿大夫,常侍如故。明年,轉左僕射,常侍如故。又領徐州刺史、大中正、崇憲太僕。前廢帝即位,遷特進、右光祿大夫,常侍、太僕如故。景和元年,出督南豫州諸軍事、安西將軍、南豫州刺史。太宗即位,以為侍中、特進、右光祿大夫,領崇憲太僕,給親侍三十人。崇憲太后崩,太僕解,余如故。泰始五年,賜几杖,大官四時賜珍味,疾病太醫給藥,固辭几杖。後廢帝即位,進左光祿大夫,余如故。元徽元年卒,時年八十二。追贈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如故。謚曰元公。遵考無才能,直以宗室不遠,故歷朝顯遇。年老有疾失明。

子澄之,順帝升明末貴達。澄之弟琨之,為竟陵王誕司空主簿。誕作亂,以為中兵參軍,不就,縶係數十日,終不受,乃殺之。追贈黃門郎。詔吏部尚書謝莊為之誄。

遵考從弟思考,亦被遇。歷朝官,極清顯,為豫章、會稽太守,益、徐州刺史,凡經十郡三州。泰始元年,卒於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時年七十五。追贈特進,常侍,光祿如故。

史臣曰:余妖內侮,偏眾西臨,荀、桓交逼,荊楚之勢危矣。必使上略未盡,一算或遺,則城壞壓境,上流之難方結。敵資三分有二之形,北向而爭天下,則我全勝之道,或未可知。烈武王覽群才,揚盛策,一舉磔勍寇,非曰天時,抑亦人謀也。降年不永,遂不得與大業始終,惜矣哉!

《宋書》 南朝梁·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