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五十五 列傳第十五◎臧燾 徐廣 傅隆



遷通直郎,高祖鎮軍、車騎、中軍、太尉咨議參軍。高祖北伐關、洛,大司馬琅邪王同行,除大司馬從事中郎,總留府事。義熙十四年,除侍中。元熙元年,以腳疾去職。高祖受命,征拜太常,雖外戚貴顯,而彌自沖約,茅屋蔬餐,不改其舊。所得奉祿,與親戚共之。永初三年,致仕,拜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其年卒,時年七十。少帝追贈左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長子邃,護軍司馬,宜都太守。少子綽,太子中舍人,新安太守。邃長子諶之,尚書都官郎,烏程令。諶之弟凝之,學涉有當世才具,與司空徐湛之為異常之交。年少時與北地傅僧祐俱以通家子始為太祖所引見,時上與何尚之論鑄錢事,凝之便乾其語,上因回與論之。僧祐引凝之衣令止,凝之大言謂僧祐曰:"明主難再遇,便應正盡所懷。"上與往復十餘反,凝之詞韻銓序,兼有理證,上甚賞焉。歷隨王誕後軍記室錄事,欲以為青州,其事不果。遷尚書右丞,以徐湛之黨,為元兇所殺。子夤,尚書主客郎,沈攸之徵西功曹,為攸之盡節,事在《攸之傳》。凝之弟潭之,亦有美譽。太宗世,歷尚書吏部郎,御史中丞。後廢帝元徽中,為左民尚書,卒官。潭之弟澄之,太子左積弩將軍。元嘉二十七年,領軍於盱眙,為索虜所破,見殺,追贈通直郎。綽子煥,順帝升明中,為武昌太守。沈攸之攻郢城,煥棄郡赴之;攸之敗,伏誅。

傅僧祐,祖父弘仁,高祖外弟也。以中表歷顯官,征虜將軍、南譙太守,太常卿。子邵,員外散騎侍郎,妻燾女也,生僧祐,有吏才,再為山陰令,甚有能名,末世令長莫及。亦以徐湛之黨,為元兇所殺。

徐廣,字野民,東莞姑幕人也。父藻,都水使者。兄邈,太子前衛率。家世好學,至廣尤精,百家數術,無不研覽。謝玄為州,辟廣從事西曹。又譙王司馬恬鎮北參軍。晉孝武帝以廣博學,除為秘書郎,校書秘閣,增置職僚。轉員外散騎侍郎,領校書如故。隆安中,尚書令王珣舉為祠部郎。

李太后薨,廣議服曰:"太皇太后名位允正,體同皇極,理製備盡,情禮彌申。《陽秋》之義,母以子貴。既稱夫人,禮服從正,故成風顯夫人之號,文公服三年之喪。子於父之所生,體尊義重。且禮祖不厭孫,固宜遂服無屈。而緣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則疑斯從重。謂應同於為祖母后,齊衰三年。"服從其議。

時會稽王世子元顯錄尚書,欲使百僚致敬,台內使廣立議,由是內外並執下官禮,廣常為愧恨焉。元顯引為中軍參軍,遷領軍長史。桓玄輔政,以為大將軍文學祭酒。

義熙初,高祖使撰車服儀注,乃除鎮軍咨議參軍,領記室。封樂成縣五等侯。轉員外散騎常侍,領著作郎。二年,尚書奏曰:"臣聞左史述言,右官書事,《乘》、《志》顯於晉、鄭,《陽秋》著乎魯史。自皇代有造,中興晉祀,道風帝典,煥乎史策。而太和以降,世歷三朝,玄風聖跡,倏為疇古。臣等參詳,宜敕著作郎徐廣撰成國史。"詔曰:"先朝至德光被,未著方策,宜流風緬代,永貽將來者也。便敕撰集。"

六年,遷散騎常侍,又領徐州大中正,轉正員常侍。時有風雹為災,廣獻書高祖曰:"風雹變未必為災,古之聖賢輒懼而修己,所以興政化而隆德教也。嘗忝服事,宿眷未忘,思竭塵露,率誠於習。明公初建義旗,匡復宗社,神武應運,信宿平夷。且恭儉謙約,虛心匪懈,來蘇之化,功用若神。頃事故既多,刑德並用,戰功殷積,報敘難盡,萬機繁湊,固應難速,且小細煩密,群下多懼。又谷帛豐賤,而民情不勸;禁司互設,而劫盜多有,誠由俗弊未易整,而望深未易炳。追思義熙之始,如有不同,何者?好安願逸,萬物之大趣,習舊駭新,凡識所不免。要當俯順群情,抑揚隨俗,則朝野歡泰,具瞻允康矣。言無可采,願矜其愚款之志。"又轉大司農,領著作郎皆如故。十二年,《晉紀》成,凡四十六卷,表上之。遷秘書監。

初,桓玄篡位,安帝出宮,廣陪列悲慟,哀動左右。及高祖受禪,恭帝遜位,廣又哀感,涕泗交流。謝晦見之,謂之曰:"徐公將無小過?"廣收淚答曰:"身與君不同。君佐命興王,逢千載嘉運;身世荷晉德,實眷戀故主。"因更歔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