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五行五



晉元帝永昌元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二三;河朔亦同。

晉成帝鹹和五年五月,大飢且疫。

晉穆帝永和九年五月,大疫。

晉海西太和四年冬,大疫。

晉孝武帝太元五年五月,自冬大疫,至於此夏,多絕戶者。

晉安帝義熙元年十月,大疫,發赤班乃愈。義熙七年春,大疫。

宋文帝元嘉四年五月,京都疾疫。

孝武帝大明元年四月,京邑疾疫。大明四年四月,京邑疾疫。

日蝕:

魏文帝黃初二年六月戊辰晦,日有蝕之。有司奏免太尉。詔曰:"災異之作,以譴元首,而歸過股肱,豈禹、湯罪己之義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職。後有天地眚,勿復劾三公。"黃初三年正月丙寅朔,日有蝕之;十一月庚申晦,又日有蝕之。黃初五年十一月戊申晦,日有蝕之。後二年,宮車晏駕。

魏明帝太和初,太史令許芝奏日應蝕,與太尉於靈台祈禳。帝詔曰:"蓋聞人主政有不得,則天懼之以災異,所以譴告使得自修也。故日月薄蝕,明治道有不當者。朕即位以來,既不能光明先帝聖德,而施化有不合於皇神,故上天有以寤之。宜勵政自修,以報於神明。天之於人,猶父之於子,未有父欲責其子,而可獻盛饌以求免也。今外欲遣上公與太史令具禳祠,於義未聞也。群公卿士,其各勉修厥職。有可以補朕不逮者,各封上之。"魏明帝太和五年十一月戊戌晦,日有蝕之。太和六年正月戊辰朔,日有蝕之。(見《吳歷》)。

魏明帝青龍元年閏月庚寅朔,日有蝕之。

魏齊王正始元年七月戊申朔,日有蝕之。《紀》無。正始三年四月戊戌朔,日有蝕之。《紀》無。正始六年四月壬子,日有蝕之;十月戊寅朔,又日有蝕之。正始八年二月庚午朔,日有蝕之。是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颺等轉改法度。會有日蝕變,詔群臣問得失。蔣濟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輔政,慎於其朋。齊侯問災,晏子對以布惠;魯君問異,臧孫答以緩役。塞變應天,乃實人事。"濟旨譬甚切,而君臣不悟,終至敗亡矣。正始九年正月乙未朔,日有蝕之。

魏齊王嘉平元年二月己未,日有蝕之。

魏高貴鄉公甘露四年七月戊子朔,日有蝕之。甘露五年正月乙酉朔,日有蝕之。按谷永說,正朝,尊者惡之。京房占曰:"日蝕乙酉,君弱臣強。司馬將兵,反征其王。"五月,有成濟之變。

魏元帝景元二年五月丁未朔,日有蝕之。景元三年三月己亥朔,日有蝕之。

晉武帝泰始二年七月丙午晦,日有蝕之。泰始七年五月庚辰,日有蝕之。泰始八年十月辛未朔,日有蝕之。泰始九年四月戊辰朔,日有蝕之。泰始十年三月癸亥,日有蝕之。

晉武帝鹹寧元年七月甲申晦,日有蝕之。鹹寧三年正月丙子朔,日有蝕之。

晉武帝太康四年三月辛丑朔,日有蝕之。太康六年八月丙戌朔,日有蝕之。太康七年正月甲寅朔,日有蝕之。乙亥,詔曰:"比年災異屢發,邦之不臧,實在朕躬。震蝕之異,其咎安在?將何施行,以濟其愆?"太尉亮、司徒舒、司空瓘遜位,弗許。太康八年正月戊申朔,日有蝕之。太康九年六月庚子朔,日有蝕之。後二年,宮車晏駕。

晉惠帝元康九年十月甲子朔,日有蝕之。晉惠帝永康元年四月辛卯朔,日有蝕之。晉惠帝永寧元年閏三月丙戌朔,日有蝕之。晉惠帝光熙元年正月戊子朔,日有蝕之。尊者惡之。七月乙酉朔,又日有蝕之既。占曰:"日蝕盡,不出三月,國有凶。"十一月,宮車晏駕。十二月壬午朔,又日有蝕之。

晉孝懷帝永嘉元年十一月戊申,日有蝕之。永嘉二年正月丙午朔,日有蝕之。永嘉六年二月壬子朔,日有蝕之。明年,帝崩於平陽。

晉愍帝建興四年六月丁巳朔,日有蝕之。十一月,帝為劉曜所虜。十二月乙卯朔,又日有蝕之。明年,帝崩於平陽。

晉元帝太興元年四月丁丑朔,日有蝕之。

晉明帝太寧三年十一月癸巳朔,日有蝕之。

晉成帝鹹和二年五月甲申朔,日有蝕之。晉成帝鹹康元年十月乙未朔,日有蝕之。鹹康七年二月甲子朔,日有蝕之。鹹康八年正月乙未朔,日有蝕之。正朝,尊者惡之。六月,宮車晏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