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司農寺,掌倉市薪菜,園池果實。統平準、太倉、鉤盾、典農、導官、梁州水次倉、石濟水次倉、藉田等署令、丞。而鉤盾又別領大囿、上林、遊獵、柴草、池藪、苜蓿等六部丞。典農署,又別領山陽、平頭、督亢等三部丞。導官署,又有御細部、曲面部、典庫部等倉督員。

太府寺,掌金帛府庫,營造器物。統左、中、右三尚方,左藏、司染、諸冶東西道署、黃藏、右藏、細作、左校、甄官等署令、丞。左尚方,又別領別局、樂器、器作三局丞。中尚方,又別領別局、涇州絲局、雍州絲局、定州r綾局四局丞。右尚方,又別領別局丞。司染署,又別領京坊、河東、信都三局丞。諸冶東道,又別領滏口、武安、白間三局丞。諸冶西道,又別領晉陽冶、泉部、大虧阝、原仇四局丞。甄官署,又別領石窟丞。

國子寺,掌訓教胄子。祭酒一人,亦置功曹、五官、主簿、錄事員。領博士五人,助教十人,學生七十二人。太學博士十人,助教二十人,太學生二百人。四門學博士二十人,助教二十人,學生三百人。

長秋寺,掌諸宮閣。卿、中尹各一人,(並用宦者。)丞二人。亦有功曹、五官、主簿、錄事員。領中黃門、掖庭、晉陽宮、中山宮、園池、中宮仆、奚官等署令、丞。又有暴室局丞。其中黃門,又有冗從僕射及博士四人。掖庭、晉陽、中山,各有宮教博士二人。中山署,又別有面豆局丞。園池署,又別有桑園部丞。中宮仆署,又別有乘黃局教尉、細馬車都督、車府部丞。奚官署,又別有染局丞。

將作寺,掌諸建設。大匠一人,丞四人。亦有功曹,主簿,錄事員。若有營作,則立將、副將、長史、司馬、主簿、錄事各一人。又領軍主、副,幢主、副等。

昭玄寺,掌諸佛教。置大統一人,統一人,都維那三人。亦置功曹、主簿員,以管諸州郡縣沙門曹。

領軍府,將軍一人,掌禁衛宮掖。朱華閣外,凡禁衛官,皆主之。輿駕出入,督攝仗衛。中領軍亦同。有長史、司馬、功曹、五官、主簿、錄直,厘其府事。又領左右衛、領左右等府。

左右衛府,將軍各一人,掌左右廂。所主朱華閣以外,各武衛將軍二人貳之。皆有司馬、功曹、主簿、錄事,厘其府事。其御仗屬官,有御仗正副都督、御仗五職、御仗等員。其直盪屬官,有直盪正副都督、直入正副都督、勛武前鋒正副都督、勛武前鋒五藏等員。直衛屬官,有直衛正副都督、翊衛正副都督、前鋒正副都督等員。直突屬官,有直突都督、勛武前鋒散都督等員。直閣屬官,有朱衣直閣、直閣將軍、直寢、直齋、直後之屬。又有武騎、雲騎將軍各一人,驍騎、游擊、前後左右等四軍將軍,左右中郎將,各五人,步兵、越騎、射聲、屯騎、長水等校尉,奉車都尉等,各十人,武賁中郎將,羽林監各十五人,冗從僕射三十人,騎都尉六十人,積弩、積射、強弩等將軍及武騎常侍,各二十五人,殿中將軍五十人,員外將軍一百人,殿中司馬督五十人,員外司馬督一百人。

領左右府,有領左右將軍、領千牛備身,又有左右備身正副都督、左右備身五職、左右備身員。又有刀劍備身正副都督、刀劍備身五職、刀劍備身員。又有備身正副督、備身五職員。

護軍府,將軍一人,掌四中關津。輿駕出則護駕。中護軍亦同,有長史、司馬、功曹、五官、主簿、錄事,厘其府事。其屬官,東西南北四中府皆統之。四府各中郎將一人,長史、司馬、錄事參軍、統府錄事各一人。又有統府直兵及功曹、倉曹、中兵、外兵、騎兵、長流、城局等參軍各一人,法、田、鎧等曹行參軍各一人。又領諸關尉、津尉。

行台,在令無文。其官置令、僕射。其尚書丞郎,皆隨權制而置員焉。其文未詳。

太子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師,掌師範訓導,輔翊皇太子。少師、少傅、少保,是為三少,各一人,掌奉皇太子,以觀三師之德。出則三師在前,三少在後。

詹事,總東宮內外眾務,事無大小,皆統之。府置丞、功曹、五官、主簿、錄事員。領家令,率更令、仆等三寺,左右衛二坊。三寺各置丞,二坊各置司馬,俱有功曹、主簿,以承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