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十一 志第六



十一年,尚書參議:"按《禮》,跣襪,事由燕坐,履不宜陳尊者之側。今則極敬之所,莫不皆跣。清廟崇嚴,既絕恆禮,凡有履行者,應皆跣襪。"詔:"可。"

陳永定元年,武帝即位,徐陵白:"所定乘輿御服,皆采梁之舊制。"又以為"冕旒,後漢用白玉珠,晉過江,服章多闕,遂用珊瑚雜珠,飾以翡翠"。侍中顧和奏:"今不能備玉珠,可用白琁。"從之。蕭驕子云:"白琁,蚌珠是也。"帝曰:"形制依此。今天下初定,務從節儉。套用繡、織成者,並可彩畫,金色宜塗,珠玉之飾,任用蚌也。"至天嘉初,悉改易之,定令具依天監舊事,然亦往往改革。今不同者,皆隨事於注言之;不言者,蓋無所改制雲。

皇太子,金璽龜鈕,朱綬,(三百二十首)朝服,遠遊冠,金博山,佩瑜玉翠緌,垂組,朱衣,絳紗袍,皂緣白紗中衣,白曲領,帶鹿盧劍,火珠首,素革帶,玉鉤燮,獸頭鞶囊。其大小會、祠廟、朔望、五日還朝,皆朝服,常還上宮則朱服。若釋奠,則遠遊冠,玄朝服,絳緣中單,絳袴襪,玄舄。講,則著介幘。又有三梁進賢冠。其侍祀則平冕九旒,袞衣九章,白紗絳緣中單,絳繒韠,赤舄,絳靺。若加元服,則中舍執冕從。皇太子舊有五時朝服,自天監之後則朱服。在上省則烏帽,永福省則白帽雲。

諸王,金璽龜鈕,纁朱綬,(一百六十首)朝服,遠遊冠,介幘,朱衣,絳紗袍,皂緣中衣,素帶,黑舄。佩山玄玉,垂組,大帶,獸頭鞶,腰劍。若加余官,則服其加官之服。

開國公,金章龜鈕,玄朱綬,(一百四十首)朝服,紗朱衣,進賢三梁冠,佩水蒼玉,獸頭鞶,腰劍。

開國公、伯,金章龜鈕,青朱綬,(一百二十首)朝服,紗朱衣,進賢三梁冠,佩水蒼玉,善頭鞶,腰劍。

開國子、男,金章龜鈕,青綬,(一百首)朝服,紗朱衣,進賢三梁冠,佩水蒼玉,獸頭鞶,腰劍。

縣、鄉、亭、關內、關中及名號侯,金印龜鈕,紫綬,朝服,進賢二梁冠,獸頭鞶,腰劍。(關內、關中及名號侯則珪鈕)。

關外侯,銀印珪鈕,青綬,朝服,進賢二梁冠,獸頭鞶,腰劍。

諸王嗣子,金印珪鈕,紫綬,(八十首)朝服,進賢二梁冠,佩山玄玉,獸頭鞶,腰劍。

開國公、侯嗣子,銀印珪鈕,青綬,(八十首)朝服,進賢二梁冠,佩水蒼玉,獸頭鞶,腰劍。

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金章龜鈕,紫綬(八十首)朝服,進賢三梁冠,佩山玄玉,獸頭鞶,腰劍。(《陳令》加有相國丞相,服制同。)

大司馬、大將軍、太尉、諸位從公者,金章龜鈕,紫綬,(八十首)朝服,武冠,佩山玄玉,獸頭鞶,腰劍。直將軍則不帶劍。

凡公及位從公、(言以將軍及以左右光祿、開府儀同者,各隨本位號。其文則曰"某位號儀同之章"。)五等諸侯,助祭郊廟,皆平冕九旒,青玉為珠,有前無後。各以其綬色為組纓,旁垂黈纊。衣,玄上纁下,畫山龍已下九章,備五采,大佩,赤舄,絇履。錄尚書無章綬品秩,悉以余官總司其任,服則余官之服,猶執笏紫荷。其在都坐,則東面最上。

尚書令、僕射、尚書,銅印墨綬,朝服,納言幘、進賢冠,佩水蒼玉,(尚書則無印綬)腰劍,紫荷,執笏。(陳尚書令、僕射,金章龜鈕,紫綬,八十首,獸頭鞶。尚書無印綬及鞶。余並同梁。)

侍中散騎常侍、通直常侍、員外常侍,朝服,武冠貂蟬,(侍中左插,常侍右插。)皆腰劍,佩水蒼玉。(其員外常侍不給佩)舊至尊朝會登殿,侍中常侍夾御,御下輿,則扶左右。侍中驂乘,則不帶劍。

中書監、令、秘書監,銅印墨綬,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腰劍,獸頭鞶。(陳制,銀章龜鈕,青綬,八十首,獸頭鞶,腰劍。余同梁。)

左、右光祿大夫,皆與加金章紫綬同。其但加金紫者,謂之金紫光祿,但加銀青者,謂之光祿大夫。(《陳令》有特進,進賢二梁冠,朝服,佩水蒼玉,腰劍《梁令》不載。)

光祿、太中、中散大夫,太常、光祿、弘訓太僕、太僕、廷尉、宗正、大鴻臚、大司農、少府、大匠諸卿,丹陽尹,太子保、傅,大長秋,太子詹事,銀章龜鈕,青綬,獸頭鞶,朝服,進賢冠二梁,佩水蒼玉。卿大夫助祭,則冠平,冕五旒,黑玉為珠,有前無後。各以其綬採為組纓,旁垂黈纊。衣,玄上纁下,畫華蟲七章,皆佩五采大佩,赤舄,絇履。(陳宮卿改雲慈訓,余皆同梁。又有太舟卿,服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