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十四



顯慶五年正月。左驍騎大將軍蘇定方。討思結闕俟斥都曼。獻俘於東都。上御乾陽殿。定方操都曼等以獻。法司請斬之。定方請曰。都曼反叛。罪合誅夷。臣欲生致闕廷。與之有約。述陛下好生之德。必當待以不死。今既面縛待罪。臣望與其餘命。上曰。朕屈法申恩。全卿信誓。乃宥之。

乾封元年十月二十一日。李績平高麗還。上令領高藏等俘囚。便道獻於昭陵。仍備軍容。奏凱歌於京城。獻於太廟。

總章元年十二月。以高麗平。獻俘於含光殿。大會。李績及部將已下。大陳設於廷。

永隆二年十月。定襄道大總管裴行儉。執降俘突厥阿史那伏念等獻之。(初行儉許伏念以不死。侍中裴炎害其功。乃奏曰。伏念其副將程務挺逼逐窘急而降。上乃命斬於都市。封行儉聞喜縣公。行儉嘆曰。渾浚前事。古今恥之。但恐殺降之後。無復來者。因稱疾不出。)

開元二十六年六月。幽州節度使副大使張守珪。大破契丹林胡。遣使獻捷。擇日告廟。

二十八年八月二十日敕。幽州節度奏破奚契丹。宜擇日告廟。(自後。諸軍每有克捷。必先告廟。)

上元元年閏四月赦節文。其諸軍所獲首級。除元惡之外。一切不得傳送。

元和元年十月。東川節度使高崇文。平西蜀。生擒逆賊劉辟以獻。上御興安門觀之。命中使詰其叛狀。劉辟曰。臣不敢反。五院子弟為惡。臣不能制。上曰。朕遣中使送旌節等。何為不受。辟引罪無詞。命斬於子城之西南隅。

二年十月。平浙西。擒逆賊李錡。至闕下。上御興安門親詰其反狀。錡曰。臣本不反。張子良教臣。上曰。汝以宗臣為統帥。子良為惡。何不斬之。而後入告。錡不能對。命獻太清宮太廟太社。即與其男師回。並腰斬於子城之西南隅。

十二年十一月。隋唐節度使李訴。平淮西。擒逆賊吳元濟以獻。上御興安門。大陳甲士旌旗於樓南。文武群臣。皇親。諸幕使人。皆列位。元濟既獻於太廟太社。露布引之。令武士執曳樓南。攝刑部尚書王播奏。請付所司。制曰。可。大理卿受之以出。斬於子城之西南隅。

十四年二月。魏博節度使田宏正奏。今月九日。淄青兵馬使劉悟。斬逆賊李師道。並男二人首級。請降。上御興安門受田宏正所獻賊俘。群臣稱賀於樓下。授劉悟義成軍節度使。封彭城郡王。李師道妻魏氏並女。沒入掖庭。堂弟師和。配流嶺表。

長慶元年四月。中書門下奏。伏以太宗平突厥。高祖平高麗。皆告陵廟。蓋以高祖嘗蓄憤於北虜。太宗挫銳氣於東夷。武功未終。後聖繼志。亦既平盪。所宜啟告。伏以鎮冀一道。幽薊八州。不勞干戈。盡復區宇。禮宜獻俘函首。布告清廟。下禮官擇日撰儀。薦告太廟。從之。

太和三年五月。宣慰使諫議大夫柏耆奏。斬李同捷於將陵滄。丁亥。御興安樓下受滄州所獻俘。其李同捷母妻並男元達等。詔並宥之。令於湖南安置。百寮稱賀於樓前。翌日。貶宣慰使柏耆為循州司戶。宣慰判官殿中侍御史沉亞之為虔州南康尉。以擅入滄州取李同捷。為諸鎮所怒。奏論故也。

會昌四年二月。河東監軍呂義忠奏。擒賊楊弁元榮並同謀大將軍五十四人。獻俘於闕下。其年八月。平澤潞。梟逆賊劉禎。傳首京師。十八日。御安福門受獻。其日。先告宗廟社稷畢。文武及在京九品官。宗子諸親。蕃客諸道使客等。並在樓前立班稱賀。

中和三年七月。徐州節度使時溥。函送黃巢首級以獻。帝受俘。獻於行廟。

光啟二年。車駕幸興元。邠州節度使朱玫立嗣襄王熅於京城。十二月。敗奔河中。為王重榮斬首以獻。上御興元城門。閱俘。受賀。時太常博士殷盈孫獻議曰。伏以偽熅違背宗社。僭竊乘輿。已就誅夷。所宜稱賀。然物議之間。或有未允。臣按禮經。公族有罪。獄既具。有司聞於君曰。某之罪在大辟。君曰赦之。如是者三。有司走出致刑。君復使謂之曰。雖然。固當赦之。有司曰。不及矣。君為之素服不舉樂三日。今偽熅皇族也。雖犯誅死之罪。宜就屠戮。其可以朝群臣而受賀乎。臣以偽熅迫脅之際。不能守節效死。而乃甘心逆謀。宜黜為庶人。絕其屬籍。其首仍委所在。以庶人禮葬。其大捷之慶。當以朱玫首級到日稱賀。從之。

龍紀元年二月。汴州行軍司馬李璠。檻送秦宗權並妻趙氏以獻。上御延喜門受俘。百寮稱賀於樓前。以之徇市。告社廟。斬於獨柳樹。

乾寧二年十一月。慶州行營兵馬都統斬王行瑜。函首級獻於京師。上御延喜門受俘馘。百僚稱賀於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