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七十七 州郡七

古荊河州(今置郡府十八 縣一百三十六)

河南府(洛)二十六縣(河南 洛陽 汜水 告成 登封 緱氏 密 溫 伊闕 伊陽 壽安 福昌 永寧 澠池 王屋 河陽 新安 鞏 偃師 陸渾 陽翟 濟源 潁陽 河陰 河清 長水)

陝(陝)五縣(陝 硤石 平陸 芮城 靈寶)

弘農(虢)六縣(弘農 湖城 盧氏 玉城 朱陽 閿鄉)

臨汝(汝)七縣(梁 葉 魯山 龍興 臨汝 襄城 郟城)

滎陽(鄭)七縣(管城 滎陽 中牟 新鄭 滎澤 陽武 原武)

陳留(汴)六縣(開封 浚儀 陳留 雍丘 封丘 尉氏)

雎陽(宋)十縣(宋城 襄邑 楚丘 柘城 虞城 寧陵 單父 穀熟 下邑 碭山)

譙郡(亳)八縣(譙 臨渙 永城 酇 真源 鹿邑 城父 蒙城)

濟陰(曹)六縣(濟陰 成武 冤句 考城 南華 乘氏)

潁川(許)六縣(長社 鄢陵 長葛 臨潁 許昌 扶溝)

淮陽(陳)六縣(宛丘 項城 南頓 西華 太康 溵水)

汝陰(潁)四縣(汝陰 下蔡 潁上 沈丘)

汝南(荊河)十一縣(汝陽 上蔡 平輿 郾城 西平 吳房 朗山 真陽 新息 褒信 新蔡)

淮安(唐)七縣(比陽 慈丘 方城 湖陽 平氏 桐柏 泌陽)

南陽(鄧)七縣(穰 南陽 向城 內鄉 菊潭 新野 臨湍)

武當(均)三縣(武當 鄖鄉 豐利)

襄陽(襄)七縣(襄陽 臨漢 穀城 宜城 義清 樂鄉 南漳)

漢東(隨)四縣(隨 棗陽 唐城 光化)

古荊河州

禹貢曰:"荊河之州,(西南至荊山,今襄陽郡南漳縣界,北距河也。)伊、洛、瀍、澗既入於河,(伊出今河南府伊闕縣陸渾山。洛出今上洛郡洛南縣冢嶺山。瀍出今河南縣穀城山。澗出澠池縣山。四水皆入河也。)滎波既瀦,(滎本沇水溢出,在今滎陽郡滎澤縣也。波亦水名,言其水並以遏聚矣。一說謂滎水之波也。今沇水不過河。)道荷澤,被孟瀦。(荷澤在今魯郡方與縣。孟瀦亦澤名,在今睢陽郡虞城縣,即孟瀦澤也。言荷澤水衍溢則使被及孟瀦,不常入也。道音導。荷音柯。)厥土惟壤,下土墳壚。(高地即壤,下地即墳壚。壚謂土之剛黑者。墳,扶粉反。壚音盧。)浮於洛、河。"(因洛入河。)舜為十二牧之一。周禮職方:"河南曰荊河州,其山曰華,(即今華陰郡山也。連延東出,故屬荊河州。)藪曰圃田,(在今滎陽郡中牟縣。)川曰滎、雒,(滎即滎澤。洛即洛川,今福昌縣界。)浸曰波、溠。(出黃山,在今漢東郡棗陽縣東北。又雲波水出歇馬嶺。即應劭所謂孤山,在今臨汝郡魯山縣西北。溠音莊亞反。)其利林漆絲枲。人二男三女。畜宜六擾,(馬、牛、羊、豕、犬、雞也。謂之擾者,言人所馴養也。)穀宜五種。"(黍、稷、稻、菽、麥。)荊河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也。又雲逸者,舒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也。其在天官,柳、七星、張則周之分野,(漢之河南、雒陽、穀城、平陰、偃師、鞏、緱氏,皆其分也。今河南府之河南、雒陽、偃師,東至緱氏、鞏縣,南得伊闕也,北至於河。)房、心則宋之分野,(漢之沛、梁、濟陰,皆其分也。今睢陽、譙郡、濟陰地也。)觜觿、參則魏之分野,(漢之高陵以東,及陳留、汝南之召陵、氵隱強、新汲、西華、長平,潁川之舞陽、郾、許、鄢陵,河南之開封、中牟、陽武、酸棗、卷,皆其分也。今弘農郡之北境,滎陽之東北境,潁川之東境,淮陽之北境,汝南之北境,並陳留郡地也。)角、亢、氐則韓之分野。(漢之南陽及潁川之父城、定陵、襄城、潁陽、潁陰、長社、陽翟、郟,東接汝南,西接弘農,兼得新安,宜陽,皆其分也。今陝郡之河南地,河南府之西境、南境、東境,滎陽、臨汝、潁川之西境,漢東、淮安、南陽、武當等郡也。)兼得秦楚之交。(漢之弘農故關以西,今弘農郡之南境,宜屬秦。漢之汝南,今汝陰、汝南之南境,淮陽之南境,漢之南郡北境,今襄陽郡地,並宜屬楚也。)秦分天下置郡,為三川、(今河南府、陝郡之河南地,弘農、臨汝、滎陽、陳留等郡地是也。)碭、(今睢陽、譙郡、濟陰等郡地是也。)潁川,(今潁川、淮陽、汝陰、汝南等郡地是也。)南陽郡之東境、北境,(今漢東、淮安、南陽、武當等郡地是也。)南郡之北境。(今襄陽郡。)漢武置十三州,此為荊河州。(領郡國五。其今河南府、陝郡、弘農之地,則屬司隸,陳留、濟陰之地,則屬兗州也。)後漢為司隸、(理洛陽。)荊河州,(理於譙,領郡國六。譙,今譙郡是也。)魏亦同。(理汝南安城,今汝南吳房縣也。)晉分置司州(領郡十一,理洛陽。)及荊河州,(領郡國十,理梁國項,今淮陽郡項城縣也。)永嘉之亂,荊河州沒於劉、石、苻、姚。宋初有其南境,置荊河州。(領縣十,理汝南郡,即今郡。宋文帝永嘉中全盛得之,後失。)後魏以後,分裂不詳焉。大唐分置十五部,此為都畿、(河南府、陝郡、臨汝、滎陽等郡。)河南道,(陳留、睢陽、濟陰、譙郡、潁川、淮陽、汝陰、汝南等郡。)兼分入山南東道(淮安、南陽、襄陽、漢東、武當。)及河東道。(弘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