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八十 州郡十

古兗州(今置郡府十 縣七十一)

靈昌(滑)七縣(白馬 酸棗 胙城 靈昌 韋城 衛南 匡城)

濮陽(濮)五縣(鄄城 雷澤 臨濮 范 濮陽)

濟陽(濟)五縣(盧 平陰 陽穀 東阿 長清)

魏郡(魏)十縣(貴鄉 元城 館陶 臨黃 莘 魏 頓丘 昌樂 朝城 冠氏)

博平(博)六縣(聊城 博平 高唐 清平 堂邑 武水)

東平(鄆)五縣(須昌 鉅野 壽張 鄆城 宿城)

平原(德)七縣(安德 安陵 平原 蓚 平昌 將陵 長河)

樂安(棣)五縣(厭次 滳河 陽信 渤海 蒲台)

景城(滄)十二縣(清池 長蘆 樂陵 鹽山 景城 弓高 饒安 南皮 東光 臨津 魯城 無棣)

清河(貝)九縣(清河 清陽 武城 漳南 臨清 經城 夏津 宗城 歷亭)

古青州(今置郡府七 縣三十二)

北海(青)七縣(益都 北海 臨淄 壽光 千乘 博昌 臨朐)

濟南(齊)八縣(歷城 臨濟 章丘 豐齊 禹城 臨邑 全節 亭山)

淄川(淄)五縣(淄川 長山 鄒平 高苑 濟陽)

高密(密)四縣(諸城 莒 高密 安丘)

東萊(萊)四縣(掖 膠水 即墨 昌陽)

東牟(登)四縣(蓬萊 文登 黃 牟平)

安東府

古徐州(今置郡府五 縣三十三)

彭城(徐)七縣(彭城 沛 蘄 滕 蕭 豐 符離)

臨淮(泗)六縣(臨淮 宿遷 下邳 漣水 虹 徐城)

魯郡(兗)十一縣(瑕丘 金鄉 任城 鄒 曲阜 泗水 乾封 方與 中都 龔丘 萊蕪)

東海(海)四縣(朐山 東海 沭陽 懷仁)

琅琊(沂)五縣(臨沂 沂水 承 費 新太)

古兗州

禹貢曰:"濟河惟兗州,(東南據濟水,西北距河也。濟水及河,並具注序目篇。)九河既道,(河水分為九,各從其道也。九河已具注序目。)雷夏既澤,雍沮會同。(雷夏,澤名,在今濮陽郡雷澤縣。言此澤還復其故,而雍沮二水同會其中也。沮音千餘反。)厥土黑墳,(色黑而墳起也。)其草繇,其木條。(繇,悅茂也。條,條暢也。繇音遙。)浮於濟漯,達於河。"(浮,以舟渡也。濟水已具注序目篇。漯水在漢水之東郡東武陽縣,今魏郡莘縣有東武陽城,無此水矣。因水入水曰達。漯音他合反。)舜置十二牧,兗其一也。周禮職方曰:"河東曰兗州。其山岱,(泰山,今魯郡界。)藪曰大野,(一名鉅野澤,在今東平郡鉅野縣。)川曰河、泲,{穴浸,中"又改巾"}曰盧、濰。(盧水在濟陽郡盧縣。濰水在今高密郡莒縣。與禹貢不同。濰音維。)其利蒲、魚。人二男三女。畜宜六擾,(六擾,六畜。)穀宜四種。"(黍、稷、稻、麥。)蓋以兗水為名。又兗之為言端也,信也。端言陽精端端,故其氣纖殺也。其在天文,營室、東壁則衛之分野,(漢之東郡及魏郡之黎陽,皆其分野。今靈昌、濮陽之西北境,濟陽之西北境,博平之西南境,皆是。)兼得魏、宋、齊、趙之交。(漢之酸棗縣,今靈昌之西境,宜屬魏。漢之東平及東郡之須昌、壽張,今東平及濮陽之東南境,皆宜屬宋。漢之泰山,渤海之高樂、高城、重合、陽信,平原,今濟陽之東南境,平原、樂安、景城之南境,博平之東境,皆宜屬齊。漢之信都、清河、渤海郡,南至浮水,今清河,博平之北境,景城之北境,皆宜屬趙。)秦平天下,置郡,此為東郡,(今靈昌、濮陽、濟陽、魏郡、博平皆是。)碭郡之東北境,(今東平郡。)齊郡之北境,(今平原、樂安郡。)鉅鹿、上谷二郡之東境。(今清河、景城郡是。)漢武置十三州,此為兗州。(領郡國八。)後漢並因前代。(理昌邑,今魯郡金鄉縣也。)魏晉亦置兗州,(領郡國八,理廩丘,今濮陽郡雷澤縣。)永嘉之後,陷於石勒。宋武平河南,又得其地,置兗州。(領郡六,初理滑台,後理瑕丘。滑台,今靈昌郡。瑕丘,今魯郡縣。自二漢以後立兗州,非悉是古州疆域,所領郡國,東境兼入青州之地,西境則入荊河州之地。)宋末,其地入後魏,自後分割不可詳焉。大唐分置十五部,此為河南道。(靈昌、濮陽、濟陽、東平等郡皆是也。河北道,清河、魏郡、博平、平原、樂安、景城等郡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