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八十四 州郡十四

古南越(今置郡府七十一 計縣二百九十四) 

南海(廣)十二縣(南海 番禺 增城 浛洭 東官 清遠 懷集 湞陽 永固 化蒙 寶安 四會)

始興(韶)六縣(始興 曲江 仁化 湞昌 翁源 樂昌)

義寧(岡)二縣(新會 義寧)

海豐(循)六縣(歸善 海豐 興寧 博羅 河源 雷鄉)

恩平(恩)三縣(陽江 恩平 杜陵)

南陵(春)二縣(陽春 羅水)

臨賀(賀)六縣(臨賀 桂嶺 馮乘 盪山 富川 封陽)

高要(端)二縣(高要 平興)

感義(藤)三縣(鐔津 感義 安昌)

晉康(康)四縣(端溪 晉康 悅城 都城)

臨封(封)二縣(封川 開建)

開陽(瀧)五縣(瀧水 開陽 建水 永寧 正義)

高涼(高)三縣(良德 電白 保定)

連城(義)三縣(岑溪 永業 連城)

新興(新)三縣(新興 永順 索盧)

銅陵(勤)二縣(富林 銅陵)

懷德(竇)四縣(信義 懷德 潭峨 特亮)

始安(桂)十縣(臨桂 靈川 陽朔 荔浦 建陵 永豐 永福 理定 全義 純化)

平樂(昭)三縣(平樂 永平 恭城)

蒙山(蒙)三縣(立山 純義 東區)

開江(富)三縣(龍平 開江 思勤)

蒼梧(梧)三縣(蒼梧 戎城 孟陵)

潯江(潯)三縣(桂平 皇化 大賓)

臨江(龔)六縣(平南 武林 隋建 大同 陽川 寧風)

鬱林(鬱林)五縣(石南 鬱林 興業 興德 潭栗)

平琴(平琴)四縣(容山 懷義 福陽 古符)

安城(賓)三縣(嶺方 琅琊 保城)

賀水(澄)四縣(上林 止戈 無虞 賀水)

常林(繡)三縣(常林 阿林 羅繡)

象郡(象)三縣(武化 陽壽 武仙)

龍城(柳)五縣(馬平 龍城 洛封 洛容 象)

融水(融)三縣(融水 黃水 武陽)

朗寧(邕)七縣(宣化 朗寧 思龍 如和 武緣 封陵 晉興)

懷澤(貴)四縣(郁平 懷澤 義山 潮水)

寧仁(黨)四縣(善勞 撫安 善文 寧仁)

寧浦(橫)三縣(寧浦 淳風 樂山)

橫山(田)五縣(都救 惠佳 武龍 橫山 如賴)

脩德(嚴)三縣(來賓 脩德 歸化)

龍池(山)二縣(龍池 盆山)

永定(巒)三縣(永定 武羅 靈竹)

招義(羅)五縣(石城 吳川 南河 招義 零綠)

南潘(潘)三縣(茂名 南巴 潘水)

普寧(容)六縣(北流 普寧 陵城 渭龍 羅竇 欣道)

陵水(辯)三縣(石龍 陵羅 龍化)

南昌(白)五縣(博白 建寧 周羅 龍豪 南昌)

定川(牢)三縣(南流 定川 宕川)

寧越(欽)五縣(欽江 靈山 遵化 內亭 保京)

安南府七縣(宋平 朱鳶 龍編 太平 交趾 武平 平道)

武峨(武峨)五縣(如馬 武勞 武緣 梁山 武峨)

龍水(粵)四縣(龍水 崖山 東璽 天河)

忻城(芝)一縣(忻城)

九真(愛)六縣(九真 安順 崇平 日南 無編 軍寧)

福祿(福祿)二縣(柔遠 唐林)

文陽(長)四縣(銅蔡 長山 其常 文陽)

日南(驩)四縣(九德 越裳 懷驩 浦陽)

承化(峰)五縣(嘉寧 承化 新昌 嵩山 珠綠)

玉山(陸)三縣(烏雷 寧海 華清)

合浦(廉)四縣(合浦 封山 蔡龍 大廉)

安樂(岩)四縣(常樂 思封 高城 石岩)

海康(雷)三縣(海康 遂溪 徐聞)

溫水(禺)四縣(峨石 溫水 陸川 扶桑)

湯泉(湯)三縣(湯泉 綠水 羅韶)

臨潭(瀼)四縣(臨江 波零 鵠山 弘遠)

扶南(籠)七縣(武勒 武禮 羅龍 扶南 龍賴 武觀 武江)

正平(環)八縣(正平 福零 龍源 饒勉 思恩 武石 歌良 蒙都)

樂古(古)三縣(樂古 古書 樂興)

珠崖(崖)四縣(舍城 澄邁 文昌 臨高)

昌化(儋)五縣(義倫 昌化 感恩 洛場 富羅)

延德(振)五縣(寧遠 延德 吉陽 臨川 落屯)

瓊山(瓊)五縣(瓊山 曾口 容瓊 樂會 顏羅)

萬安(萬安)四縣(萬安 陵水 富雲 博遼)

古南越

自嶺而南,當唐、虞、三代為蠻夷之國,是百越之地,亦謂之南越,(或雲南越之君,亦夏禹之後。按甌越、閩越,禹後少康之庶子所封之地。即南越,非其種也,故輿地誌雲東南有二越,其義詳矣。或曰自交趾至於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故不得盡雲少康之後。)古謂之雕題,(謂雕題刻其額也。禮記王制曰:"南方曰雕題。")非禹貢九州之域,又非周禮職方之限。(晉書、隋書並謂交廣之地為禹貢揚州之域。今稽其封略,考其鎮藪,則禹貢、職方皆不及此,故列於九州之外。)在天文,牽牛、婺女則越之分野,(謂漢之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其分也。今南海、義寧、海豐、恩平、南陵、招義、臨賀、高要、潯江、感義、臨江、扶南、晉康、臨封、開陽、高涼、始安之南境、平樂、蒙山、正平、開江、連城、鬱林、平琴、安城、賀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南潘、懷澤、寧仁、新興、普寧、陵水、南昌、寧越、定川、寧浦、橫山、脩德、龍池、安南、武峨、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日南、承化、銅陵、永定、玉山、合浦、安樂、海康、蒼梧、懷德、臨潭、樂古、溫水、湯泉等郡是也。)兼得楚之交。(漢零陵、桂陽,今始安之北境及始興,皆宜屬楚。)秦始皇略定揚越,謫戍五方,南守五嶺。(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嶺嶠,時有五處。塞上嶺一也,今南康郡大庾嶺是。騎田嶺二也,今桂陽郡臘嶺是。都龐嶺三也,今江華郡永明嶺是。甿渚嶺四也,亦江華界白芒嶺是。越城嶺五也,今始安郡北,零陵郡南,臨源嶺是。西自衡山之南,東窮於海,一山之限也。)後遣任囂攻取陸梁之地,遂平南越,置郡,此為南海、(今南海、始興、義寧、海豐、恩平、南陵、臨賀、高要、感義、晉康、臨封、開陽、高涼、連城、新興、銅陵、懷德等郡是。)桂林、(今始安、平樂、蒙山、開江、潯江、蒼梧、臨江、鬱林、平琴、安城、賀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懷澤、寧浦、橫山、脩德、龍池、永定等郡是。)象,(今招義、南潘、普寧、陵水、南昌、定川、寧越、安南、武峨、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日南、承化、玉山、合浦、安樂、海康、溫水、湯泉等郡是。)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謂東南一尉者也。(任囂病且死,召趙佗謂曰:"番禺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千里,可以為國。"遂以趙佗為南海尉。)秦末,趙佗遂王其地,漢因封之。佗後數代,其相呂嘉反;武帝使伏波將軍路博德討平之。(分秦南海、桂林、象郡,置蒼梧、鬱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並舊九郡是。)元封初,又遣軍自合浦徐聞入南海,至大洲,方千里,略得之。(置儋耳、珠崖二郡。至元帝時,以其數反,罷棄之。)後兼置交趾刺史。(領七郡。)其餘土宇,自漢以後,歷代開拓。(今臨潭、扶南、正平、樂古、珠崖、昌化、延德、瓊山、萬安等郡是。)後漢建武中,交趾女子徵側、妹徵貳反,於是九真、日南、合浦蠻俚皆應之,自立為交趾帝。使馬援平定交部,始調立城郭,置井邑。至獻帝,乃立為交州。(領郡七。時張津為交趾刺史,士燮為交趾太守,其上表請立為卅,置牧,初理龍編縣,即今安南府縣也。乃置交州牧,徙理蒼梧廣信縣,即今郡蒼梧縣也。建安十六年。又徙理南海番禺縣,即今郡縣也。尋又移理龍編。)其邊州,詔使持節給鼓吹,以重威鎮,加九錫六佾之舞。漢末,其地並屬吳,仍分為廣州。(領郡三,理番禺。)後蜀以建寧太守遙領交州。晉平蜀,亦然。及平吳,仍舊交廣二州。(並因前代,交領郡七,廣領郡十。)宋分為廣州、(領郡十七,理番禺。)交州、(領郡五,理龍編。)越州。(領郡三,理臨漳,今合浦郡。)齊並因之。(廣州領郡二十三,交州領郡九,越州領郡二十。)梁陳以來,廢置混雜,不能悉舉。大唐分為十五部,此為嶺南道。(所領郡盡得古南越之地,並如其目,不復重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