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八十四 州郡十四



高州(今理良德縣。)秦以前土地與晉康郡同。二漢屬合浦郡。吳置高涼郡,晉因之。初吳又立高興郡;晉亦有之,其後悉並於高涼郡。齊亦為高涼郡。梁兼置高州。隋平陳,郡廢,而高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屬高涼、永熙二郡地。大唐復為高州,或為高涼郡。領縣三:

良德

電白(梁置電白郡。)

保定(舊保全縣,後改為保定。)

○連城郡

(東至蒼梧郡嶂嶺一百七十里。南至懷德郡三百三十里。西至普寧郡九十里。北至感義郡二百里。東南到懷德郡一百七十六里。西南到普寧郡二百里。西北到感義郡二百里。東北到開陽郡二百九十里。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一百一十,口七千三百三。)

義州(今理岑溪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大唐武德四年,置南義州。貞觀元年廢,以其地屬南建州;二年,復置義州。其後或為連城郡。領縣三:

岑溪

永業

連城(漢端溪縣地。)

○新興郡

(東至義寧郡界四十一里。南至恩平郡界八十二里。西至晉康郡二百七十二里。北至高要郡一百四十里。東南到義寧郡三十四里。西南到銅陵郡一百七十里。西北到晉康郡二百七十二里。東北到高要郡一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五十三里,去東京五千里。戶四千五十,口九萬一百五十。)

新州(今理新興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合浦郡。晉分置新寧郡,宋齊因之。梁置新州。隋屬信安郡。大唐亦為新州,或為新興郡。領縣三:

新興

永順

索盧

○銅陵郡

(東至新興郡百七十五里。南至銅陵縣八十五里。西至開陽郡二百六十里。北至晉康郡界五十里。東南到新興郡三十五里。西南到南海郡六百三十五里。西北到晉康郡二百七十三里。東北到新興郡百七十五里。去西京五千三百九十里,去東京五千三百六十里。戶六百八十二,口一千九百三十三。)

勤州(今理富林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合浦郡。隋屬信安郡。大唐置勤州,或為銅陵郡。領縣二:

富林

銅陵

○懷德郡

(東至開陽郡百八十里。南至南潘郡百五十里。西至普寧郡二百里。北至連城郡二百三十里。東南到高涼郡九十二里。西南到溫水郡百九十里。西北到連城郡百七十六里。東北到開陽郡一百八十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二里,去東京五千四百里。戶一千三百九十,口七千三百三十。)

竇州(今理信義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隋屬永熙郡。大唐武德五年,置南扶州。貞觀八年,改為竇州,或為懷德郡。領縣四:

信義

懷德

潭峨

特亮(並漢端溪縣地。)

○始安郡

(東至江華郡五百里。南至平樂郡二百一十里。西至融水郡四百九十三里。北至邵陽郡六百八十五里。東南到臨賀郡五百三十里。西南到龍城郡八百里。西北到潭陽郡界百五十里。東北到零陵郡五百五十里。去西京四千七百六十里,去東京四千四十里。戶一萬二千七百七十,口七萬一千一十八。)

桂州(今理臨桂縣。)戰國時楚國及越之交。秦為桂林郡地。二漢屬零陵、蒼梧二郡。吳分置始安郡,晉因之。宋改始安為始建國。齊復為始安郡。梁置桂州。隋平陳,置總管府;煬帝初府廢,復置始安郡。大唐為桂州,或為始安郡。(有越城嶺,今謂之臨源嶺,即五嶺之一。)領縣十:

臨桂(漢始安縣。有灕水,一名桂江。又有荔水,亦曰荔江。其源多桂,不生雜樹。)

靈川

陽朔

荔浦(漢舊縣。)

建陵

永豐

永福(漢始安縣地。)

理定(漢始安縣地。隋曰興安,近改。)

全義

純化

○平樂郡

(東至臨賀郡界百五十四里。南至開江郡百六十六里。西至始安郡二百二十里。北至零陵郡六百三十九里。東南到開江郡界六十二里。西南到始安郡界一百里。西北到始安郡二百里。東北到江華郡四百里。去西京四千四百三十里,去東京四千二百一十里。戶二千三百三十四,口二萬一千四百一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