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八十二 州郡十二

古揚州下(今置郡府二十七 縣一百三十七) 

丹陽(潤)六縣(丹徒 丹陽 句容 江寧 延陵 金壇)

晉陵(常)五縣(武進 晉陵 義興 無錫 江陰)

吳郡(蘇)七縣(吳 長洲 常熟 嘉興 海鹽 華亭 崑山)

吳興(湖)五縣(烏程 武康 安吉 德清 長城)

餘杭(杭)九縣(錢塘 富陽 臨安 於潛 唐山 紫溪 鹽官 新城 餘杭)

新定(睦)六縣(建德 壽昌 桐廬 分水 遂安 還淳)

新安(歙)四縣(歙 休寧 黟婺源)

會稽(越)六縣(會稽 山陰 剡 蕭山 餘姚 諸暨)

餘姚(明)四縣(鄮 奉化 慈谿 翁山)

臨海(台)六縣(臨海 始豐 樂安 寧海 黃岩 象山)

縉雲(處)五縣(蒼 松陽 縉雲 遂昌 青田)

永嘉(溫)四縣(永嘉 橫陽 安固 樂城)

東陽(婺)六縣(金華 義烏 永康 武義 東陽 蘭溪)

信安(衢)六縣(信安 須江 龍丘 常山 盈川 玉山)

鄱陽(饒)五縣(鄱陽 餘乾 樂平 浮梁 弋陽)

潯陽(江)三縣(潯陽 彭澤 都昌)

章郡(洪)六縣(南昌 高安 豐城 新吳 武寧 建昌)

臨川(撫)四縣(臨川 南城 崇仁 南豐)

廬陵(吉)五縣(廬陵 太和 安福 新淦 永新)

宜春(袁)三縣(宜春 萍鄉 新喻)

南康(虔)六縣(贛 雩都 虔化 大庾 信豐 南康 近置安遠)

建安(建)六縣(建安 浦城 邵武 建陽 將樂 沙)

長樂(福)八縣(閩 侯官 福唐 長樂 連江 長溪 古田 尤溪 近置永泰)

清源(泉)四縣(晉江 南安 莆田 仙遊)

漳浦(漳)三縣(漳浦 龍溪 龍巖近置)

臨汀(汀)三縣(長汀 龍巖近為沙縣 寧化)

潮陽(潮)三縣(海陽 潮陽 程鄉)

○丹陽郡

(東至晉陵郡一百七十五里。南至宣城郡四百五十里。西至廣陵郡六合縣四百五十三里。北至廣陵郡六十三里。東南到晉陵郡一百九十六里。西南到宣城郡界四百五十里。西北到廣陵郡六十三里。東北到廣陵郡界四十五里。去西京二千六百四十三里,去東京一千七百九十八里。戶十萬三千三百六十四,口六十八萬七千三百。)

潤州(今理丹徒縣。)春秋時屬吳,戰國屬越,後屬楚。秦為會稽、鄣二郡之境。(自句容以西屬鄣郡,以東屬會稽郡。)漢初為荊國,(荊王劉賈墓在今郡城內。)吳王濞反,(濞,披義反。)後屬江都國。武帝分屬丹陽、會稽二郡地。後漢為丹陽、吳二郡之地。吳主孫權初鎮丹徒,謂之京城,後都於秣陵,改為建業。(至孫皓,為晉將王濬所滅。)晉平吳,為毗陵、丹陽二郡地,兼置揚州。(領郡十八,理於建業,即江寧縣。)元帝渡江,都建業,改丹陽太守為丹陽尹。爾雅曰"絕高為京"。其城因山為壘,緣江為境,似河內郡,內鎮優重。宋置南東海郡及南徐州,(領郡十七,理於此。)而揚州如舊。齊梁以後並因之,以至於陳,京口常為重鎮。(隋大將賀若弼自廣陵來襲,陷之,遂滅陳。)隋平陳,郡廢,於石頭城置蔣州,又廢南袪州為延陵鎮,後又分置潤州於鎮城。(州東有潤浦。)煬帝初,卅廢。(延陵、曲阿、句容等縣悉屬江都郡,而江寧縣則屬丹陽郡地。)大唐初,輔公祏據之。克平,合舊丹陽、南徐之地,並為潤州,或曰丹陽郡。領縣六:

丹徒(古朱方,後名谷陽。春秋時,齊慶封奔吳,與之朱方,即此也。秦時有瞻氣者,雲其地有天子氣,使赭衣徒三千人鑿南坑,以敗其勢,故云丹徒。吳嘉禾三年,改丹徒曰武進。晉太康三年,復曰丹徒。隋曰延陵。有句驪山,黃鶴山,北固山,京峴山亦曰京口,譙山戍。)

丹陽(古雲陽也。秦始皇改曰曲阿,漢因之。漢丹陽郡所領丹陽縣,非今縣也。梁改為蘭陵郡,大唐天寶初,改為丹陽。有練湖,亦曰後湖。)

句容(漢舊縣。有茅山,一名句容山,言其山形如句字之曲,縣名取其義。有下蜀戍。)

江寧(本名金陵,秦始皇改為秣陵。漢丹陽縣在此。建安十六年,吳改為建業。晉武平吳,還為秣陵,又分秣陵立臨江縣。二年,改臨江為江寧。三年,分秣陵水北立建業,避愍帝諱,改為建康。後又分置同夏縣。隋平陳,並三縣,置江寧縣,又置蔣州,後廢。大唐初,復為蔣州,尋廢為江寧縣。有鍾山、蔣山、石頭城、玄武湖、石頭鎮。)